5.1 首先要给迷信《泰晤士报》排名的同学泼个冷水。很多学生对英国《泰晤士报大学排名》有迷之崇拜,事实上,与《卫报》、《每日电讯》、《金融时报》相比,《泰晤士报》并不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媒体,在英国本土没有上述三份影响力大。这份报纸之所以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主要得益于错误的翻译。该报纸的英文名是 Times,通常应该翻译成《时报》。“泰晤士”这个中文词对应的英文是 Thames,也就是伦敦那条著名的河。可以这么理解:Times 这份报纸和“泰晤士”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只是意外镶了“泰晤士”的金。如果按照正确的翻译:《时报大学排名》,是不是气势上就没那么足了?把 Times 误译成“泰晤士”几乎是近代以来翻译界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比“纽约时代广场”、“常凯申将军”错的还离谱,只是久而久之,大学习惯了错误,也就没人愿意纠正了。答疑中心
5.2 其次,横向观察,各个报纸大学排名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泰晤士报》大学排名中,“学生满意度”一项占比,达到15%。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指标比较看重学术,尤其是研究能力。学术引用、研究成果这两项合计权重接近70%。但是这份英国人自己排的世界大学排名把英国学校抬得过高,比如牛津、剑桥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二;帝国理工比耶鲁高4位;UCL超过了杜克、伯克利、康奈尔,这和我们通常的认知是有一定差距的。
5.3 第三,纵向来看,同一份报纸不同年度排名的标准也不一致。以《卫报大学排名》为例,与2015年相比,2016年排名中“学生人均学术经费”占比权重从15%下降到10%,而“就业、师生比”等项目增加了5%。编辑们之所以下调该项比重,是因为“就业、师生比”数据的浮动性太大,而且很难推定。另外《卫报》,2016年“附加分数”项目的计算方式也与此前发生了较大改变。
5.4 结论,在选择学校时不可能不参考大学排名,但也不能被大学排名束缚。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18年的《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名重磅出炉了。在这份刷爆我的朋友圈排名中,拉夫堡大学以超高的“学生满意度”评分一举跃升至第7位,不仅超过了我的母校华威,也超过了LSE。我真心的替拉夫堡大学的同学们高兴,毕竟行田留学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入读拉夫堡,但我同时也为《泰晤士》混乱的评分标准和项目权重感到担忧,这样下去,未来的公信力也许会逐渐透支。
出国留学一年要花多少钱?点击下方图片
【免费在线服务】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