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新东方家庭教育
“妈妈,老师说我不聪明,我真的是笨孩子吗?”
女儿放学一进门就眼圈红红的问我。我心想这唱的是哪一出啊,赶紧询问原因。
原来是在辅导班考试了,女儿考的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也正是老师的话让她觉得委屈:同学们都要向丫丫(我女儿)学习,她虽然不是班里最聪明的,但却是最努力的……
女儿不服气的撅着嘴说: “老师这根本不是在夸我,努力有什么用啊,那是笨孩子才做的事!”
我明白了女儿的心思,她认为聪明才是值得表扬的优点,而努力则有些卑微,一点都不值得炫耀。
也难怪她会这样想,“努力”听起来苦哈哈的,常被认为是笨拙的代名词。“聪明”则自带王者风范,意味着有天赋,做任何事不用费力就能坐享其成。
但真的是这样吗?家里有个“天资不聪颖”的孩子就没有希望了吗?
天赋不是命运 ,努力产生回报
讲真,如果用是否聪明来评判我女儿,她确实不那么聪明。
无数次看她在灯光下慢慢的翻看笔记,其缓慢程度急得我直转圈。终于等到她心满意足的合上本子开始做题,可刚做几道就开始长吁短叹。
看着班级群里一溜的“作业已完成”,可她还在最开始的那几道题上打转。
这种情形让我备受煎熬,但看着她努力的样子我不忍心发脾气,只好暗自观察她的学习状态。我发现她学习方法没错,只是记的慢、理解的慢。
这种“短板”令人沮丧,但我又深知这事急不得。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曾说: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迟早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鲜艳。
深以为然。
我允许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经过大半学期的摸索,她终于逐渐跟上了节奏,成绩也开始稳步向前。
看着女儿越学越轻松,我甚至有些感谢她的“不聪明”。因为它,女儿才有机会尝到努力后的甘甜,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有创造无限可能的力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认为:天赋不是命运,努力产生回报”。
在一次TED演讲中,她说:
“我观察过西点军校那些表现突出的学员,观察过在全国拼写比赛中胜出的选手,观察过大公司里业绩最好的销售,也观察过学校里最能胜任工作的新老师。
出人意料的是,那些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不是靠漂亮的外表、强健的体魄,也不是靠我们认为的智商和情商,而是靠坚毅。”
她还将获得成就总结成了两个公式:天赋×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
“天赋禀异”的人无疑是幸运的,但普通人只要拥有顽强的毅力,付出源源不断的努力也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如果不努力,天赋就只是未实现的潜能
曾经看过一句话:天赋是个好东西,它就像是你玩游戏的初始装备,你的装备比别人的好,这是运气也是资本。但是不要忘了,装备也要用对地方才能展现其价值。
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中的莉拉很聪明,轻而易举地就能获得老师的夸奖、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她成功的事寥寥可数。
看了《小妇人》后她想到了通过写书赚钱来,但她只写了一本书心思就转移到她认为更有前途的事情上,再也没有提起笔。
鞋匠家庭出身的她对设计鞋子很有天赋,15岁就设计出畅销的鞋子。
但这是开始也是结束,仅仅因为“没有灵感了”她就再没有设计出第二双。因为她的注意力又被更新奇的事物吸引……
正如她的女友埃莱娜说:莉拉只要对任何事狂热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很快厌恶了。
她有着超越常人百倍的头脑,但却没有安顿好自己天分,没有花力气、下苦功去干一件事,这样的天赋就如昙花一现一般,像从来没有拥有过一样。
智力研究权威专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说:人类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而获得。
或许有些人天生拥有小聪明、小天赋,但如果想获得一定成就,需要用“努力”去滋养那份优势。
在一期《我就是演员》中提出“天赋论”的章子怡,自称在表演上 “有天赋”。回看她走过的脚步,其实她的天赋其实离不开努力的加持。
在拍摄电影《卧虎藏龙》时,章子怡堪称拼命:
每天顶着大太阳汗流浃背的练功十个小时,练剑练到拿不起筷子;
咬着牙在竹林上一遍又一遍吊威亚,脸撞墙、脸朝下也完全能豁出去,没有用过一次替身;
和杨紫琼拍对打戏时整个指甲被掀飞,硬是忍痛直接把手插进雪里止血后,继续拍摄。
拍摄那部给她带来12个影后、风靡国际的电影《一代宗师》,为了演好武艺高强、身体轻盈的宫二,她足足准备了长达五年之久。
每天跟着教练苦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常年的训练让她伤痕累累。在一部关于《一代宗师》的纪录片中,有个教练帮助她压腿的镜头让人看了心疼。为了达到最好的状态,她确实很拼、很努力。
一个人能成功,靠的绝不仅仅是天赋,而是要经历一段奋斗成长的历程,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天赋影响着一个人能跑多快,而努力决定了一个人能跑多远。
努力这条路不好走 优秀的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
每个孩子都生而不同,然而无论他聪明与否、天赋几何父母都无一不希望他成才。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不动声色的摆渡人。”
当孩子在遭遇挫折时感到失意迷茫,在努力后迟迟得不到回应时想要放弃时,父母智慧的指引,定会帮助孩子回归预定的航向,一往无前的驶向目的地。
1. 用更走心的方式,让他拥有长在心底的力量。
同事李姐家孩子小提琴拉得好,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演出,我们都羡慕不已。李姐却苦笑说,其实孩子学琴并不顺利,甚至因比赛没有拿到奖,发誓再也不碰琴。
当时李姐想尽办法安慰,苦口婆心的劝说、美食诱惑都不奏效。后来她变换“战术”说:“你认为你现在演奏的很烂,我不认同,而且我有证据。”
说着,她把女儿这几年学琴的视频一个个给女儿看,她先是被自己拙劣的样子和锯木头声逗笑了,后来就泪眼模糊……
李姐对女儿说,你无数个日夜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虽然没让你拿到奖,但它们却实实在在的见证着你的进步,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爆发出来。
李姐这个“简单粗暴”的举动,效果奇好的重新燃起了女儿学习的信心。
有时比起空洞的鼓励,直观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霸气的给孩子打call,更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自信。这种深刻的回忆会助他们在遭遇挫折和失意时,快速摆脱负面情绪、满血复活。
2. 了解人性的弱点,让努力更有效
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说:“人在努力时有两个天然的阻力——延迟折扣和即刻满足,这是人性的弱点。”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努力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时,这个结果的价值就像打了折扣一样,不再那么吸引人。而这期间如果出现有更有趣的东西,他会毫不犹豫的去追求“即刻满足”的快感,以获得感官和心情的愉悦。
针对这两个拦路虎,父母可以借鉴游戏的机制:把大目标分解一个个小任务,让孩子像玩闯关游戏一样,在快速完成小任务的喜悦中不断的朝大目标前进。
3. 未雨绸缪,从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孩子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面对一个目标时是努力还是放弃,是越挫越勇还是遇难则停。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但凡成功的人,一定是成长型思维。
去年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获最高档201万年薪的男孩张霁,他的本科是一所不知名的三本院校,但他坚信自己的人生不止于此,于是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他就定好了人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他用四年的持续努力考上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然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计算系统结构专业,最终完成了从前途迷茫到百万年薪的华丽转身。
其实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并不难,只要父母经常使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他就会形成不服输、不认命、不设限的思维习惯,有信心去主宰自己的人生。
曾在知乎看到有人问:努力是一种天赋吗?
有人回答:小时候总觉得“努力”是没有“天赋”的人做的事情,长大才明白,原来“努力”才是最珍贵的“天赋”。
深以为然。
而且努力这种“天赋”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父母用心、用智慧和远见悉心培养的结果。
愿每位孩子都能拥有这种珍贵的“天赋”,无惧局限,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出国留学一年要花多少钱?点击下方图片
【免费在线服务】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