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帮几位同学修改文书,发现虽然专业领域不同,申请方向不同,但是文书的常见错误都是相通的。这篇文章我把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DIY和半自助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问题1: 复刻CV
文书,又称之为personal statement或者statement of purpose(有些学校会区分这两个文档,有些学校则只需要提交一个)。大家需要明确的是文书是申请材料中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所以,文书是和其他的材料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来影响招生委员会的决定。
如果我们对这一点达成了共识,那么第一类错误就能理解其根源了。文书不是把CV写成一个扩展版、或者流畅的叙事版,而是对CV上无法展示的背后的细节的刻画。比如,有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科研经历按时间顺序罗列成了一段,基本就是把CV中的科研经历又写了一遍:在X年X月X日,和YY完成了一个关于ZZ的项目。如果这两个信息基本相似,那么这段重复的信息将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有的同学可能会担心,万一招生官不仔细看我的CV呢?这样我重复一遍,避免它漏掉了重要的细节。有这样想法的同学就多虑了。一个连CV都不会仔细看的招生官,是更不可能花时间来读你的文书的。同时有这种不负责任的招生官,学校又好到哪里去呢?
因此,我们在文案创作的时候,需要对你的过往素材进行整合。比如在你的过往研究经历中有哪些关键的发现、哪些重要的感悟,又发现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要把这些发现和感悟联系到你的最终目的—申请该所学校—上来,才可以。
问题2: 空话和细节
什么是空话?就是感觉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留下。我简单举个例子。
A说:我今天饮用了液体,进食了固体,运动了身体。
B说:今儿喝了水,吃了地瓜,跑了30分钟步。
看起来A的话更正式,使用了更高端的词汇,但是读完A的话你对A仍然不了解他这一天到底干了什么事情。而B的话有具体的意象,“水”、“地瓜”、“跑步”。这些意象最终转换成了读者脑中的画面,变得具体可感。
我相信这是小学生水平的作文套路了,但是放在我们的文书中依然适用。
比如,很多同学经常会写这样的句子:在研究中,我使用了高级的模型,发现了股市中的规律,但是效果不太好,我还需要具体学习。这句话,就是一具典型的废话:用的是哪个模型?发现了什么规律?效果为什么不好?还能在哪些点展开学习?
打开你的文书,如果你发现你所使用的单词都是更模糊的、更笼统的描述,那十有八九招生官读不到任何东西。尤其是对于申请博士的同学来说,你的招生官都是professor,他们对这个领域了解比你肯定是深刻多了,没有必要班门弄斧搞出“高深莫测”的感觉,要具体到他们觉得你的确曾经做过事,未来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别再写:我还需要继续学习。你当然需要继续学习,否则申请干什么。关键的是:我还需要在哪个具体的方面学习。
问题3: 谦逊与粉饰
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文书已经基本算做学术写作的题材了。如果说高中生申请大学还可以张扬个性、童言无忌的话,那么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更需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度。学术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展示事实,不要做没有根据的评价和判断。
比如,几乎在每个同学的文书中我都会圈出一个词:successful。我很理解同学们在中文的环境中,喜欢说我“成功地”使用了XX完成了YY。这似乎在汉语中也不是什么大言不惭的事情。但是,你是否成功了并不取决于你自己的王婆卖瓜,而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让读者知道你成功了。你有了结论、有了发表、有了认可,自然就是成功的体现。
我经常建议同学们检查每一个形容词和副词。这是我们中国学生在文书中爱给自己“贴近”的通道。尤其要对那些显得不够谦逊的形容词,比如全面的、迅速的、圆满的等等提高警惕。这些词用结果彰显比声嘶力竭的嘶吼要抢粮的多。Some words speak louder than others。
以上就是三点最常见的文书错误观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学费用?申请流程?……
时间规划?留学讲座?……
都可以找途途 VX搜索: liuxuetutu
让学生轻松享受留学“一站式”服务
也可直接帮您直接对话留学顾问哟!
【免费在线服务】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