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申请季,而今年的申请季,又似乎比往年艰难、曲折很多。
适逢选校季,越多的家长在关注今年的选校事宜,以及今年的申请,需要避开哪些雷区,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解析。
一、 疫情下的留学申请结果分析
根据对于2020Fall学生的录取结果分析显示,往年录取/拒绝/等待名单比例约为5/4/1。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学对申请者尤其是国际申请者能否在秋季入读充满疑虑。为确保入学率,大学给出了比以 往更多的等待名单,希望通过学生是否 接受等待名单以及是否提交补充材料申 诉信等形式来判断国际学生的入读意愿
但是与此同时,今年的转正将比往年容易一点点。
1、整体情况符合预期,排名越高录取标化越高。
2、前10的1550/115和前30的1500/110标准依旧稳定。
3、前50的1400/100已提升至1430/102,主要因为考培项目日趋成熟,学生备战标化越来越早,中等生大部队在前50的厮杀日渐激烈,录取标化水涨船高。
4、前40和前50录取标化几近相同,既因为前40里的3所私立学校NEU, Tulane, BU对标化要求较低,也因为前50里3所公立学校UWM, UIUC, UTA要求申请者有较高标化。
5、随着美本申请人数递增,学校名额有限,大量优质学生溢出,曾经长尾效应形成的前50→前70蓝海市场已不复存在,竞争也已开始。
1、整体情况符合预期,早申优势依然明显,常规阶段竞争激烈。
2、目标前30的申请者,应尽可能通过精准定校,利用早申较高录取率的红利拿到录取,避免赌徒心态冒进,错失早申良机,陷入常规阶段的大混战。在线咨询
3、前20/30的早申录取率均低于前10,通过调查底层数据发现原因是早申前10 的学生自我定位相对准确,而早申前20/20的申请者中存在大量定位不准确 的冒然突进者,以及EA盲目刷校现象(Umich/UVA/GT/UNC)。
4、前40的早申/常规录取率差异最小,主要因为UCSB/UCI/UCSD/UCD四所学校没有开设早申,在仅有的常规阶段发录取较为慷慨,拉高了常规录取率。
数据分析后的思考
01 申请过于集中;热门院校动辄上百人申请,同排名区间内一些优秀院校却门可罗雀,建议加强对小众院校的了解。
02 专业过于集中;申请专业依然集中在传统文理工商社会学科,赛道拥挤,跨学科专业和各校特色专业几乎无人问津。
03 定位不准;一批学生ED申请选择录取分数区间远高于自身水平的学校,既浪费了ED机会,又浪费了早申时的时间精力。
04 盲目刷校;个别申请者极端缺乏安全感,ED没有录取后RD盲目刷校,随后拿到大量录取挤占他人名额,大量拒信沮丧自己。
05 性别优势;女生优势依旧明显,选校时可适当拔高,反之,男生竞争依旧激烈,预期应适当放低,切忌迷之自信。
06 高中优势;海外高中优势更大了,相对的,留给国内国际部和普高的名额更少了,普高男 若无超奖项则希望渺茫。
美本申请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在线咨询为你解答!
二、针对申请政策的变动,我们应如何准备
众所周知,今年已经有非常多的美国大学宣布关于SAT Optional的消息,我们在看到非常大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对于这一申请政策进行了分析。
01 标化成绩
已陆续有院校宣布对F2021申请者施行Test-Optional政策,但鉴于手握优秀标化成绩的中国生数量依旧远多于名校录取名额,前30学校对标化的要求不会有任何放松,前50非热门学校会适当下降
02 院校排名
受疫情影响,2020届学生的入读率变数较多,尤其对于仅开设RD或ED阶段招生较少的学校来说,可能会经历入读率大幅震荡导致的排名变化,而双轮ED学校的排名将更加稳固
03 申请人数
对于美本申请持观望态度的人数增加, F2021届总申请人数可能迎来小幅下降,但这些11年级依然没有下决心申请美本的学生几乎很少会是申请者,所以名校录取不会受太大影响。
三、给2021FALL学生的申请建议
1、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优劣势,进行院校的选择和定位
2、标化考试受影响,活动规划成关键,重点补充学术类活动
3、主文书和CV现在需要定稿,根据选校清单进行附表文书的写作
4、做好充分的专业和院校调研,匹配度非常重要
5、院校申请形势要分析透彻
6、专业的团队助力,会成为学生申请大学的关键
7、看到机遇,也要看到挑战,不要盲目冲高 在线咨询
【免费在线服务】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