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除了传统的大家耳熟能详的“985”“211”“双 一 流”大学外,一些取得了较高分数的考生出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另辟蹊径”,选择中外合办大学。
那么这些中外合办大学到底水平如何?录取门槛如何?毕业于这些学校的学生,未来到底出路如何?
我们就看看最近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爆火的“成长眼界之书”——《不一样的成长》里面,是如何评价中外合办大学的吧!
中外合办大学自诞生起,人们对它的讨论就未曾停止。
有人认为不如去“原版”大学,这些合作院校听起来像是“野鸡大学”。也有不少同学有过很棒的“用户体验”,认为合作办学沿袭国外的授课模式,全英文教学,同时因为在中国本土,适应更快。
那么,中外合办学校到底怎么样?>>立即咨询
你搞清楚它们的“定位”了吗?
中外合办大学开创了“本土留学”的新机制。在这些合作办学机构中,经常被提起的是历史相对“悠久”的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近几年表现很抢眼的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
这些学校成为英美与中国在教育领域合作探索的典范。
从名字上看,这些学校“混血”气质浓厚 :
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85,211)+ 英国利物浦大学(2022QS:189)
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双非)+ 英国诺丁汉大学 (2022QS:103)
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985,211)+ 美国纽约大学(2022QS:42)
昆山杜克大学=武汉大学(985,211)+美国杜克大学(2022QS:52)
从毕业获得的文凭来说,这些学校能得到与国外大学一样的学位证书。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毕业生将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美国纽约大学颁发)、上海纽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中国教育部监制)、上海纽约大学毕业证书(中国教育部监制),中外两边认可。
除了获得的毕业证书,这类院校还在其他方面凸显自己的国际化特色,比如全英文授课、聘请外籍教授、英美教学模式、一定比例的国际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大学本部学习、毕业之后出国深造的比例较高等,真可谓“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相对于出国融入一个新的国家而言,这类家门口的国外学校就属于“半糖主义”,学费也更有竞争
这些中外合办大学的录取标准高吗?>>立即咨询
英国系的西交利物浦大学采用高考本科第一批次统一招生 , 另外还在江苏省和广东省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此外,学校对英语语言有所要求,第一学年入学雅思要达到 5.0分或托福 62 分。说实话,这个要求不算高。
美国系的上海纽约大学需要提前在纽约大学的申请系统上提交申请材料,然后学校通过“校园日活动”对申请者进行考核(全程用英语进行),再结合高中学业和高考成绩,综合考量录取。
其招生模式能看到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影子。
高考考多少分能进入这类大学呢?>>立即咨询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报道,2019 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最低录取分稳居浙江省第2位,仅次于浙大。报道指出,有些录取学生的分数能够上知名985院校或211名校。
上海纽约大学的高考分数要求可以比肩985院校。它的高考录取分数在全国高校中排30多位,超过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985院校。
上海纽约大学 2019 年面向全球招生450人,中外学生各占 50%,总共收到来自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内的一共 16750 份入学申请。整体的录取比例较低,竞争相当激烈。
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如何?>>立即咨询
宁波诺丁汉大学发布的毕业生报告显示,2018 年本科生中:
继续升学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 83.4%,继续深造的本科生分布在全球 17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英、澳、美最受 欢迎。
其中,25.3% 入读世界排名前 10 的院校,55.2% 入读世界排名前 50 的名校,81.7% 被世界排名前 100 的名校录取。
上海纽约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42% 的中国毕业生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其中:
18% 进入互联网、软件、硬件、信息技术行业
18% 进入金融服务、会计、银行行业
17% 进入广告、传媒、市场营销行业
17% 进入管理咨询行业
还有 15%选择了教育、科研领域。
另外,57% 的中国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人均获得 3 份录取通知书。
这些学校到底值不值?>>立即咨询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两所英美系代表院校的毕业生,很多都选择了出国深造。不少学生直言,这类学校是出国读书的一个“跳板”或者“过渡”,最后再通过读研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这样的形势其实源自中外合办大学诞生的机制— 教育模式细分。很多学生向往国际化教育,但是出国读本科四年下来高额的花费,让他们望而却步。
于是,中外合办大学这种“夹心层市场”便应运而生。当然,这些大学也有自身的短板。
首先,这些学校太新,缺乏传统的沿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能并未十分完善,虽说引进了国外的授课模式,但效果和师资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其次,知名度相对而言并不算很高,国内就业竞争力有时候未必抵得上知名的 985 学校。最后,虽然接受了国际化教育,但整个读书过程中对国外社会的体验是不够充分的。
不能否认的是,中外合作办学这一趋势代表了中国的孩子对多元文化环境和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向往,也顺应了海外学生到中国来留学的教育全球化的潮流。
引用上海纽约大学第一任校长俞立中的话:“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不应该建立在单一文化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从不同文化视角去看同一个问题,了解不同的观点,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