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该邀请谁来执笔?
通常来说,美国大学需要3封推荐信。
1)一封来自Counselor
counselor的推荐信重点会放在申请者的性格特点、综合素质、能力特长、课内课外整体表现等方面,比如,你在班级、年级、学校的位置。
在线咨询
2)两封来自学科老师
学科老师的推荐信则会放在申请者的学习能力、方法、学习态度、专业相关社会实践以及学业潜力等学科表现,比如你的课堂表现,如发言、讨论、小组活动等;课外表现,如课外活动、小组学习、调查研究、作业等。
选择推荐人的小TIPS
同学们在选推荐人的时候,需优选熟悉自己,且在该门学科表现良好的任课老师提供推荐信。任课老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间接决定了推荐信内容的质量。
然而,在最终撰写的时候,因为每一位任课老师可能要给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同时撰写,宾大就对此提出一项建议:申请者给推荐人事先提供自己的简历作为参考,这样推荐的老师就可以在叙述时举出更多事例丰富推荐信内容,细节性的描写更显得真实可信。
同学们也可以邀请自己在该学科领域成绩/成果进度较大推荐人撰写。比如,小A同学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由于刚适应高中集体生活,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自己的数学成绩时常是70分左右,但通过小A不断地努力,不耻下问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日以继夜地攻克数学难题,终于在高二下学期取得了90分的优异成绩。那么,小A就可以考虑去找数学老师看是否愿意帮忙写推荐信了。
邀请“推荐人”要避开哪些“雷区” ?
1、避免邀请相处不融洽的老师执笔。
尽管大多数老师会在推荐信中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学生,但也确实不排除有些老师措词比较“耿直”,不仅不能够弥补其他申请材料中可能暴露的弱点,还可能为整个申请雪上加霜。
在线咨询
一般在邀请过程中,申请者就已经把可见的权力给“waive”掉了。所以在推荐人撰写提交推荐信后,学生大多是看不到内容的。推荐信内容上暴露一些无关痛痒的缺点是没关系的,但如果整篇文章给招生官一种罄竹难书的印象就不妙了。
学生和老师关系的好坏,以及课堂表现是否良好是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同学们这个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同学们可以考虑选择一门学科表现良好的任课老师作为推荐人。
2、推荐人并非越权威越好
很多学生都喜欢让知名度比较高的老师或者专家做自己的推荐人,理论上知名人士的加持会给申请加分,但前提是推荐人要和孩子有足够的接触,长期的交流,一起深入研究过项目,推荐人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详细的描述,推荐信才有份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申请提交推荐信,学生需要做哪些工作?
1.申请前期,在截止日前,给推荐老师留出足够时间撰写;申请后期最好再联系几位备选。
同学们一定要提前确定推荐人,并提出请求。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在申请季他们不光需要准备授课内容,还要为很多学生撰写推荐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时常发生。
大家可以尽早准备,一方面给老师留出足够时间帮你梳理做了什么事情,哪些可以作为事例重点来写比如:课堂表现、在校成绩、获得奖项、参加活动、课外活动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时间和老师更多的沟通,提升推荐信的质量,让它对你的申请锦上添花。
2.申请前,建议给老师一个大致的申请数量、院校名单,若推荐人平时没有习惯看邮件,则可以在申请过程中每递交完一所学校,通知一下推荐人。
3.申请后期,也就是快到截止日的几周里,如果确定邀请的老师突然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建议同学们最好再联系几位推荐人作为备选,起码提前和备选推荐人打好招呼。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