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人口20万的小城里,堵车竟也说来就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堵车的痛苦。
小城堵车的地点均在十字路口,正赶在上下班和上学放学高峰时期,道路原本较窄,如果有两辆大型货车相向而行或在路口卡成直角,堵车不但成必然,而且疏导起来相当困难,短则30分钟、长则1个小时后堵车的痛苦才能缓解。堵车时红绿灯根本不管用,即便有交警也埋没在车辆的汹涌潮流中;汽车喇叭制造的噪音加重了众人的狂躁愁苦,令人窒息的汽车尾气和修路、挖沟带来的沙尘笼罩着这个紧张不安的塞满车辆的怪诞空间。汽车长龙越摆越长,拥堵越来越厉害,变成分布在小城身上的大小毒瘤。
堵车时,拥有车辆看似便捷不便捷。大家都在抱怨,或者不该让大型货车进入城区,或者不该公车私用接送学生,或者不该在主干道上画出泊车位……当然,也有抱怨在公共交通远没有发展好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投放私车牌照,小城空间毕竟有限,而如今在各个角落都能够看到挤得满满的车辆,更有甚者,机动车、非机动车没处走、没处停,就得进入人行道,而且这种违章行为几乎不会受到惩罚。种种'不应该'加快加重了小城堵车的频率和程度,我们担心堵车会成为小城的常态和死穴,一切都要被机动车的洪水冲刷,包括我们每个人的路权、健康和性命。
在小城也堵车的痛苦中,我更加向往诸如瑞士路窄不堵车的幸福。
瑞士城市都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山旮旯里,公路狭窄,多数是双向单车道,如同我们这座小城,但人家的交通之流畅举世闻名。
瑞士的交通政策的核心理念是:运送更多的人,而不是移动更多的车。所以,瑞士城市交通的规划和设置都围绕这样一些目标:促进交通方式从小轿车向利于环保的公共交通转变;合理疏导机动交通,创造宁静的居住环境;限制停车泊位;减少机动交通流量,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在市区中心减少停车场,增加步行区……
跟我们的'汽车优先'相反,瑞士切实做到了公交优先。经过城市交通信号系统的改造,公交车辆在交叉路口永远面对绿灯,均可准时到站。在规定范围和时段,票价是固定的,一张车票无论坐多少次都行,还可以自由乘坐包括郊区火车、大巴、电车、轮船在内的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种种优点和方便带来的结果是:以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为例,70%以上的人出行选择公交车,10%的人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剩下的两成才是开私家车的人,瑞士也因此创造了'路窄不堵车'的世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