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刚播完,又一部优质的国产电视剧引爆了话题,你应该已经猜到了,我说的就是《以家人之名》。很多粉丝将它视为国内版的《请回答1988》,可以说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怎么做到口碑收视双丰收?
 
     小途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剧情的设定很新颖,两个不完整的家庭,组成了一个两个爸爸三个孩子的“五口之家”。
 
     故事发生在1999年,小面馆老板李海潮在一年前失去了妻子,他一个人带着女儿李尖尖生活,日子过得虽然不算优渥,但也靠着一身本事把这个家维持得井井有条。
 
    
     李爸爸通过相亲认识了离异的贺梅,她和他一样独自抚养儿子贺子秋,只是她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却总是自顾不暇、心力不足,最后将孩子留给李海潮,自己抽身离去。
 
     新搬到楼上的民警凌和平一家,同样是一个活在阴影之下的家庭。凌和平的小女儿幼年夭折,妻子陈婷沉浸在无休止的丧女之痛中,没日没夜地与他争吵,将这个家庭彻底撕裂了。
 
     他们的孩子凌霄,成为争吵中无辜的“牺牲者”。他只能常常在楼道里待着,曾经开朗活泼的性格也因此逐渐封闭,变得沉默寡言。
 
     跟这两个男孩相比,女主角李尖尖的性格恰好相反,她非常跳脱,对人“爱恨分明”。起初,她对贺子秋有敌意,却很喜欢凌霄这个楼上的邻居。三个孩子虽然各自的原生家庭都有缺失,但在彼此的摩擦和接触中寻找到了温暖,渐渐互相依赖。
 
     除了剧情的设定吸引人,这部戏的服装道具都很用心,对那个时代背景做出了精准还原,没看几集小途就会感觉自己有点被不自觉地带进了这“一家五口”的生活里。(啊,我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那些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呈现,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比如这两个家庭里典型的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陈设和布置,比如几个孩子在各自的成长环境中,因不同的经历而养成的不同性格和行为方式,都会让人在其中找到现实的影子,过于真实。
 
    
     而且在这种精细设计的环境中,还有非常讨喜的人物
 
     李尖尖作为本剧的女主角,虽然自幼失去母亲,但生性乐观开朗,性格古灵精怪。
 
     剧中最好笑的,就是李尖尖公然宣布自己来例假的那场戏,不少网友都对这场戏印象深刻,看了简直笑到头秃。
 
     一个16岁的女孩,午饭时当着一大家人的面,高调宣布自己成人了,笑得一脸灿烂。
 
    
     一下子就凸显出了李尖尖大大咧咧的性格,也暗含着爸爸在独自带女儿长大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不可避免的缺失带来的无奈。
 
     而小途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剧中透露出的“不以血缘定义家庭”的理念。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家人的定义往往是与血缘关系绑定的。但这部剧却重新定义了“家人”和“家庭”:将家人凝聚在一起的不一定是血缘,情感才是更深的羁绊。
 
    
     “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爱护的人,一定可以。”
 
   何等学霸,留学九年不回家?
 
     除此之外,剧中不乏不切实际的细节,分分钟让人脱离原本的浸入感。比如出国留学的兄弟两九年没有回家这种设定,虽然是为了配合剧中人物的年龄设定,但却完全不符合现实情况,稍微了解一点出国留学真实情况的网友,都不会买账。
 
     甚至还有网友嘲讽说:这是去哪拿的签证?世间还有此等美事?
 
    
     既然说到了小途的专业领域,我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现在的国产剧对于一些留学生活的剧情描写,到底有多少漏洞。
 
     首先说说在《以家人之名》中留英九年的设定,其实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非常难。
 
     剧中哥哥是以本科生的身份去的英国,如果是本硕博连读,毕业后续上PSW,两年后如果能拿到T2签证或者T1毕业生企业家签证 (Tier 1 Graduate Entrepreneur)的话,护照过期在大使馆补办,确实可以做到这么多年不回国。
 
     但是先不说PSW,想要拿到T1和T2签证资格可不是一般程度的难。只有优秀的少数人群,才有机会申请。
 
     再来看看新加坡的情况。想要去当地留学需要申请学生准证(Student's Pass),有效期与修读专业挂钩,在未完成学业前可申请续签。
 
     但依然需要注意有效时长,毕竟非法逗留是会被指控和遣送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想在新加坡连续呆九年,就需要在毕业销签后找一份当地工作。
 
     在期间可找ICA拿白卡(DE Card),没找到工作的话得申请为期一年的长期访问签证(LTVP),之后就是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各类工作签(EP、WP或SP)。
 
    
     所以,像剧中那样两人在外九年一次也没回过国的情况,理论上确实可以达到,但结合他们二人的实际情况来看,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这并不只是这部剧的问题,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把出国留学说成一件似乎是很随意的事情。
 
     比如在《三十而已》结局中,当王漫妮说出自己只有十万块钱就计划去英国读书时,留学党们纷纷表示:有被冒犯到。
 
     剧中王漫妮将要去就读的专业设定最接近的,是爱丁堡大学 MFA Fashion 专业,国际生的学费为£15,350,换算成人民币一年13w+。
 
    
     准备十万元人民币就想去爱丁堡,只怕连保证金都不够吧?
 
     根据王漫妮的计划,她会在留学期间通过打工来赚取生活费,但英国政府只允许学期中每周工时最多20小时。
 
     就算她做回原来最擅长的奢侈品销售,每小时10-15镑的薪酬,也很难支撑她在爱丁堡生活。
 
    
     抛开钱不谈,一名准留学党从出国前的准备阶段到正式收到offer,中间择校、选专业、准备文书、推荐信等一些列繁琐的工作,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经历,更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解决的。
 
     雅思考了吗?分数不达标,光是爱大7周语言课的学费就要3w人民币左右。
 
     签证办了吗?没有20万-40万不等的保证金,你以为能办下来吗?
 
     所以说,剧中刻画的这样随意而敷衍的操作,恐怕不是出国留学,而是出国流浪吧。
 
   小途说:
 
     真正的留学生活永远不会像剧里描述的那样,可以凭一时兴起说走就走,在国外想待多久就呆多久。我们的每一步都需要事先规划,反复争取,不断地为之付出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局。所以在看到这样的剧情时,才会有被冒犯被误解的感受。
 
     我们不是说家庭剧就不能谈恋爱,也不是要求编剧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严丝合缝完美无缺,但至少要在剧情设定上符合基本逻辑,尊重现实,尊重观众,才能做好一部剧。
 
     如果你也在追《以家人之名》这部剧的话,来跟小途说说你有什么看法吧~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关于出国留学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