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学区房”三个字已经成了不少人心头的噩梦,只要跟这三个字沾边的房子,不论其它方面有多少欠缺,价格都会高的离谱。那么,在老美的世界里,“学区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美国,即使是在人口最为密集的纽约,“学区”虽然也是影响房地产供求关系的因素之一,但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国内这么高,更谈不上决定性因素,所谓“好学区”的房子价格也远非天价。为什么美国的“学区房”状况会跟国内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让新东方前途带您来一起看一下。

专家认为,美国不存在“天价学区房”的主要原因是公立教育体系的设计、政府对教育资源的调节配置以及对房地产投机空间的有效压缩,遏制房价炒作行为。
在美国,学校一般分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两类,涵盖范围从小学、初中至高中。私立学校收费高昂,提供高端教育因此允许学生“跨片”入学,不受所谓“学区”限制;公立学校一般规定学生就近入学,无需缴纳任何学费,不同地段匹配不同学校。一般学生进入公立学校只需要三份文件:本人出生证明、家庭居住证明和本人医疗免疫记录。纽约市根据地理位置,大体划分为32个学区,其中公立小学有大约710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每个学区的公立小学入学率基本能够达到90%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国,购房者更看重的是“好学区”的综合指标,包括该地段的服务环境、配套的医疗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所谓“好学区”房价偏高,并不单纯是学校的因素。与其说购房者在找一个“好学区”,倒不如说是在找一个“好社区”。哪怕是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好学区”房源价格大约仅高出同等地区其它房源20%~30%,远谈不上天价。
此外,美国政府非常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对教育方面的拨款会“有意识”地向排名靠后的公立学校倾斜,不人为地打造“重点学校”,尽量缩小学校之间实力差距,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均等,加强政府资金统筹作用,从根本上抑制了“天价学区房”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