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开学前夕,俄罗斯教育部长在全俄线上家长会中明确表示,从9月1日起,学生在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以避免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分散上课期间的注意力,只有交互式白板,计算机,或平板电脑才能用于电子学习。
在以“轻松教育”、“快乐课堂”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的中小学,绝大多数的学校也纷纷表示明令禁止学生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小学教育专家霍夫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现在不少欧洲国家都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课堂,上课时更是不被允许使用手机。
例如,德国一些学校会禁止违反规则的学生几天内不准带手机入校。在法国,违反“手机禁令”者,学校可暂时收缴其手机,当日放学后再归还。
同样在美国,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中小学校也是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课程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使用智能手机来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大多数不需要使用手机的课堂,手机则被禁止带入。如果有的学生将手机带到教室里,要么需要交给老师保管,要么自觉放在教室的公共盒子里。
与此同时,以课堂纪律严格闻名的韩国,为了避免手机对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带来干扰,大部分的韩国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使用手机。学生入校后,需将所携带的手机上交至各个班级的保管箱,放学后才能取走。如若违反了规定,手机将被没收一至三个月。
“无规矩不成方圆”,纵观世界中小学校园管理,我们不难看到,各国学校都存在着相应的“校园手机禁令”。对于“学业至上”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手机似乎被视为了新兴科技下的“洪水猛兽”,而“没收”则成为了老师们的“惯用手段”。
从学校及老师的角度出发,限制学生的手机使用不无道理。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手机功能众多,游戏、影音无所不能,很大程度上会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容易导致眼睛干涩、视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的用眼健康。
但仅仅通过那些强制性措施就能够一劳永逸,让学生学会自律吗?从目前的一些反馈结果来看,似乎并没有学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相反,更多的是“春风吹又生”般的屡禁不止。
对于00后、10后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出生且成长于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味地要求他们跟手机和网络绝缘并不科学,也不合理。科技的进步原本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可往往成年人却过度关注技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会以“校园手机禁令”为由,拒绝一切电子设备进校园,如此做法实则也拒绝了那些能够帮助孩子自我提升、趣味学习的辅助工具。
除此之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渐渐忽略了自身的榜样作用,虽然一边严苛要求子女不允许过多地触碰手机,但自己却时时刻刻与电子产品“相伴”,这样又怎能严格要求身边的孩子呢?
时至今日,大家对于“校园手机”禁止到什么程度,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但在“如何禁止”的问题上,有一点值得我们达成共识——“物极必反”,当众砸碎、销毁学生的手机,其方式是过于粗暴而简单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教育绝非打着“这么做是为了你好”的旗号一刀切。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离不开客观的教学规律,更离不开父母和长辈们的潜移默化、以身作则。
循序渐进,一步一个阶梯,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和内心情感出发,合理、稳步引导,才能在他们心中真正埋下自律的种子。
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