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罗马的路上,有人卷,有人躺,谁也没法说出哪条路是最 佳选择。但只要你走起来,就不怕到不了终点。
——女同事说
随着考研报名人数水涨船高,二战、三战的考生越来越多,同时也有许多学生转而选择出国。
在传说中留学生圈子里的“留学鄙视链”里,英联邦学制的一年制硕士经常被称为“水硕”,处于鄙视链底层:
“美国的看不起英国的,英国的看不起澳新的,其中两年制的看不起一年制的。”
一边是网上流传的“水硕”,一边是留学生本人感慨自己读得比高三还累,评价极度两极分化,让人不由好奇:
一年硕,到底是什么样的?
01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硕士再打工
一年制硕士,往往独自揽下了关于留学“水硕”的称号。
然而,在更多亲身经历过的人看来,一年制硕士其实并不“水”。
由于往年的申请要求相对需要考GRE的美国硕博要低,修读年限又短,一年制的硕士被许多没有打算读博士、又需要硕士学位的学生视为“性价比之 王”。
褒贬不一的“性价比”和“水”,大多都是从年限和申请难度出发,但一年制的硕士在英联邦教育学制里,就像我们国家的专硕一样,有着存在的道理。
英国将硕士教育分为研究型硕士(MPhil)和授课型硕士(MSc/MA),我们常说的一年制硕士就是授课型硕士。
不同于以学术研究为主的研究型硕士,一年制的硕士以就业为导向,多为实用的课程和技能教学,以便毕业生们能够在职场大显身手。
随着留学的热度水涨船高,一年制硕士就像一锅热粥,路过的人想分一杯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锅里的水继续沸腾。
有人烧火添柴,就有人泼冷水。
这几年,随着读一年制硕士的人越来越多,网上开始流传起了“QS前100不如普通211,QS前50不如末流985”的说法,让人不由质疑一年制硕士的含金量。
其实,虽然授课型硕士的学制只有一年,但相比很多两年的硕士教育,它的课程容量几乎一点都没少。
爱丁堡大学古典艺术与考古学专业课程
区别就是,从两年内松散的四个学期,满满当当地塞到一年的三个学期里。
这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心理落差——
明明网上都说是水硕,朋友圈里的学长学姐也总是晒自己在欧洲四处旅游的照片,怎么轮到自己就不一样了呢?
课前得读个几百页的文献,从犄角旮旯里找出讨论点,课后还有数不尽的作业,常常一个小作业刚布置完不久,又来一个截止到下下周的大作业……
图书馆成为根据地,挑灯夜战成为常态。
等到终于交完作业可以出门的时候,整个人都被美式咖啡浸泡入味,挂着两个大黑眼圈怀疑自己读的是不是假的“水硕”。
这也验证了一句话,“水不水,看的不是项目,而是个人”。
总的来说,一年制硕士对于想要读博的学生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很多院校对于授课型硕士申请博士,都有着“一等学位”、“专业成绩”等要求,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达到。
但对于大多数不打算一条路走到黑的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进修机会。
浓缩的课程和一年的时间,可以换来一个跨过岗位要求的硕士门槛的上升阶梯,也可以提供一个难得的深度体验异国文化的机会。
相比于一个“文凭”,也许一年制硕士带给留学生们更珍贵的东西,是一种全球视野,一种开阔的心境。
当他们背上行囊,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前往远方求学的时候,也就跨出了自己的舒适区,走向一个未知的、广阔无边的世界。
或许当很多年后,回想起这一段经历,很多人会发现,它带给自己的不只是一个机遇,还有一种“任他人评价,我自岿然不动”的豁达心态。
02
出国的人,卷在狭路
由于前几年一年制硕士申请时“二本申上QS100”、“英港混申,点击就送”的传闻实在深入人心,很多人在心里给授课型硕士打上了“水硕”的标签。
然后信心满满地往里面挤。
一时间,去国外读个一年制硕士,好像成了考研保研失意人、对就业方向迷茫的大学生、想再拥有一次应届生身份的社会人的容留地。
然而,正是这种共通的心态,让这两年出国留学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
2020年,由于疫 情影响,美国签证收紧,英国成为了中国人的留学第一目的国。去年申请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超过68万,通过UCAS申请的人数超过3万人,是2018年的两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已经超过欧盟国家,成为英国留学生的主要来源。
图源:UCAS 2022年录取数据
2023届,申请香港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也堪称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022届的申请数较2021届上升了大约77%,而今年更是进一步暴涨,在一些中介的申请群里就可见一斑。
比如,像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不在香港前三的院校申请群里,往年大多是双非学生在咨询,而今年,很多211甚至是中上游985高校的学生也加入其中。
更不必说,港三校的门槛已经高到难以想象。
与此同时,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院校在今年纷纷收紧了入学申请标准,想要获得一个心仪的offer难如登天。
前阵子在网上有一个热搜,“反向留学”。
指的是,到外面读一年制硕士之后,却发现身边的同学80%都是中国人。
老乡见老乡,都说中国话,留学一整年,英文没进步。
有人戏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红”是“中国红”,因为曼大的一年制硕士班级里一眼望去有三分之二都是中国面孔。据统计,曼彻斯特大学一年制硕士总共有7925人,其中中国学生就有5105人,占到了64.4%。
对此,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院校纷纷在今年调整了自己的本科院校list,客观上拉高了中国学生申请的门槛。
比如,伦敦大学学院(UCL)取消了此前针对中国留学生本科院校的Ground A、B、C的分组体系,重新设置了一份包含主要的84所985、211和双一 流院校的名单。名单中又分为两个院校等级,最低要求各有不同。
图源:UCL官网
除了院校背景的要求之外,学生在申请的时候还需要提供雅思成绩、个人陈述以及各种实习实践经历等材料,多方面综合发展,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也就是说,从前的“二本逆袭”,在今年之后,变得尤为困难。
许多学生好不容易入学,马上就得适应不同的环境,完成各种课程和作业,身心俱疲。
轻松申请、边学边玩的传闻早已成为过去式,不断准备着“上岸”的留学生踉踉跄跄,在狭路中前行。
寻找一个答案,为自己正名。
03
条条大路通罗马
留学的优与劣,其实源于个人面对环境的选择。
有些人觉得留学一年是自己人生中难得的体验,怀念着那种为了未来做规划、走出舒适区为自己创设新的机遇的日子。
有人只是想给自己留点进入社会前的缓冲时间,再好好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不再定义单一的“成功”,而是用更多元化的角度看待未来,那被网友诟病的“水硕”,归根结底只是面对学术和就业的分叉口时对于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而已。
今年的23FALL,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拿到了录取通知的学生长舒了一口气,依然在等offer的学生还是夜不能寐。从申请、就读和毕业的角度上看,如今的一年制硕士,和“水”的关系已经不大。
如果非要说有,那可能是“水”的压力快要淹死人了。
这两年的留学热潮,归根结底还是找工作时激烈竞争的延伸,蜂拥而至的道路,底色充满焦虑。
有的人为了大城市的落户,有的人为了硕士学位,有的人为了能够拿到更好的工作offer,有的人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简历不至于一递出去就被搁置……
但说到底,就算是焦虑的延伸,又怎么样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哪怕如今路变得狭窄崎岖,也不代表它的存在没有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年轻人总是需要一些能握在手中的定心丸,比如说学历,比如说证书,还有自己学到手的技能与阅历。
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探索未知、接受信息流的能力。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用国际视野去感受异文化,用包容的心态拓展自己的边界,这是短短的留学经历所能留下的最珍贵的财富。
一年制的硕士能给人带来什么,是个玄虚的问题。
毕竟一年的时间,和漫长的一生比起来太过于短暂,哪怕是两年、三年的硕士,放在几十年的尺度里也很难衡量。
但相似的,是在那短暂的时间里,全心全意为自己、为知识、为人生而奋斗和求索的过程。
道路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值得与不值得,衡量的天平握在每一个人手中,砝码则是过程中独一 无二的见闻和感受。
曾留美多年的历史学家许倬云曾说:
“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做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什么样。”
走出去,用更广阔的胸怀去看世界,接受未知,超越过去。
或许这才是留学带给人最大的收获。
迎风而来
第55届新东方国际教育展
(济南站)
3月19日(周日)13:30
济南香格里拉大酒店四层正式开启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预约报名
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