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对他的好奇心要给予鼓励,如果你发现他的有些好奇心对他是有伤害的,那么你要规劝,然后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你越来越要注意到一点,孩子的一生是他自己,是他的一生,不是你父母亲的一生。因此在最重要的一些问题上,孩子做决定的过程之中,父母是提供建议、提供分析、提供信息,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决定。
我举个例子,绝大部分的华裔的孩子都是在父母教导底下要选理工科,因为理工科铁饭碗,在美国社会里受到的歧视比较少。但有些孩子他根本就不喜欢理工科,就喜欢其他的东西,然后他就跑来跟我商量。我说你父母对你的那种教导,是我们华人过去200年来积累下来的一种深沉的智慧。你要看一看,从清朝的末期开始,华人社会经历过多少天翻地覆的变动,使得多少家庭受过无穷的灾难,因此父母希望你拿个铁饭碗,这一点是父母一片好心。
在换专业之前,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换的专业本身,除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满足你个人愿望以外,万一那条路走得不是很顺利,你有没有备用的第三条道路?爸妈给你选的是A你想选B,万一B做得不好,你还有没有方案C?所以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互相理解。
而且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个正派人,千万不能够把那些损人利己的所谓的小聪明小智慧,无形或有形的灌输给孩子,会害了他。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也不可缺失。作为父母来说你能够教育孩子的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觉得这是中国传统智慧中最可靠的思路。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传承了两千多年了,也希望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