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教育与中国大学教育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通识教育。也许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问美国的通识教育对于学生到底有什么帮助,下面就来简要介绍一下美国的通识教育。
举个简单的例子,胡适写过一首诗《兰花草》里面其实写的是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回中国的欣慰和期望,你看你要不懂的兰花,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来?你不去学生物、地理,怎么用世间万物来表达你的感情?这就是通识教育给人的影响。
通识教育追求精神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重,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及宇宙的和谐。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美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一大特色。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把完成通识教育作为学生获得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识教育的课程包括: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这几个大的领域,一般综合性大学通识课学分在50%左右,学生在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而我们的大学也有称之为的通识教育,就是入学教育,开学讲上一天就结束了。美国的通识教育在近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大学时精英教育,现在上大学的人多了,所以大一就开设基础课程,大二注重广博性和多元性,大三大四学习专业知识。
举个例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三大类: Foundation of the Arts & Humanities(艺术人文基础); Foundation of Society & Culture(社会文化基础), Foundations of Scientific Inquiry(科学基础). 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完成这些课程。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精确表达;综合完整的判断能力—深具见识;健全平衡的全人教育—广博开通。通过通识教育的课程及目标,不难发现美国的通识教育确是全面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而我们的大学老师总是维持在认知和技能的层次上,没有触到情义这个层面上。比方说,生物老师给法律系的学生上课,讲竹子,讲这是竹子那个是竹叶,这不是通识教育,这是专业技能教育。而通识教育教育应该讲什么呢?讲竹子的情操,在中国古代有多少关于竹子的描写,让同学们领会到竹子的人文关怀。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对各个学术领域都具备了基础知识,批判性思维能被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飞跃。另外,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般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经过两年的通识教育,通过对各领域的接触,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将来进入大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可以深入学习了。这也是为什么申请美国大学的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