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在国内申请赴日读研的同学,都不是很清楚日本教学方式及研究生、大学院生的上课形式与制度。日本的科技,有很多创新,仅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水平。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日本留学之大学院教育方式有哪些特点。
日本大学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外,特别注意介绍和研究世界新情报、新知识和新技术。很多大学的多数课程不采用教科书而是指定参考书。学生根据教授的要求阅读大量参考书,获取广泛的知识。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真伪,评价优劣,决定取舍,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不断反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养成独立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日本拥有丰富且高水平的大学院教育资源。由于日本本国本科毕业生读大学院的比例不高(据统计只有约7%,而欧美国家可以达到13%左右),所以,日本非常欢迎优秀的外国留学生赴日本读大学院,并为入读国、公立大学的学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和学费减免制度。
日本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属于整个日本科学研究机构的一部分,文部省具体负责领导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文部省的科研基金是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工作最为广泛和重要的基金来源。此外,日本国内还有大量的财团和基金会支持科学研究。有名望的教授一项研究可得到5~6项基金的资助。充足的资金从基础上保证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日本的实验室对外交流较多,他们经常利用国外学者来日旅游或参加学术会议之机邀请国外同行来实验室参观交流。这些活动安排紧,讲求实效,内容纯属学术交流,茶水咖啡三明治招待即可,不浪费金钱和时间,而又有收获。
在研究性质方面,日本的高等院校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基本单位是“讲座”。每个讲座由一个教授、一个副教授、一个讲师和一个助教(助手)以及多名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组成。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后备力量充足的研究集体。此外还有若干名大四学生参与有关实验研究工作,以完成毕业论文大四学生的实验时间大约是半年或近一年。
我们知道日本的大学院教育是以导师为最大特色的,对于日本研究生申请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优势,体现在录取院生方面,也就是说没有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学生的录取与否一般不是由大学某个事务机关来负责,而是主要由导师来决定。对于留学生来讲,一般要先和相关的导师进行联系,通过提交《自荐信》、《研究方向计划书》(研究计划书范文)等一系列书面材料,引起导师兴趣后,再去参加导师的面试(特别说明:传统观念里,日方老师对当面的面试时非常重视的。这或许可以解释在网络、电话等联系手段已广泛应用的今天,一般来说,生源充足的日本教授还是希望通过传统面试方式来选拔学生的原因)。一般来说,留学生面试合格后,大部分情况是先获得研究生身份,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当导师认为学生具备了正式入读院生的能力,会帮助安排大学院内部的考试,一般内容是系内其他老师的面试加论文,合格后成为正式的院生。
在日本从事研究工作的一大特点是踏实和高效。这是建立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和完善的后勤保障基础之上的。在日本,出成果较多的学者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研究基金的资助,可以很方便地出国进行学术活动,他们频繁地参加国内的有关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别人的研究进展和介绍自己的工作,并能及时购置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这样又可以促进多出成果,形成一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