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留学申请中,选校一直是学生和家长最纠结的事情,那么,美国研究生选校过程中要了解哪些小建议?下面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小编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一定要放在首要环节,对自己有了明确的定位,才会对学校有个明确的定位。通过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然后和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可以大概评估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
那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自我测评呢?
首先,就是大学绩点,或者说是平均分:GPA对美国大学来说是个测评申请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你的所学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成绩,比如,如果你是经济学专业,数学以及宏观、微观经济学的成绩就非常重要。美国研究生院确定你是工科还是理科,你是否符合他们的课程要求,并不是根据你的学位专业名称和你的总体GPA,而是你所学的具体课程。
其次就是标化成绩:托福、GRE/GMAT这些,可能有的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求托福要110分以上或者GRE得320+。不过一般学校会至少提供一个已录取学生的平均成绩,该平均成绩是录取时的一个参考标准。
然后是科研经历:这个灰常灰常重要啦。可能很多本科生会说,我没有进实验室的机会啦~我找不到项目资源啦~之类的balabala……但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争取,已经找到对应的科研项目资源。所以关键不在于这个项目得多流弊,重点是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实践经验。比如建模比赛、比如寒暑假时参加的一个小项目组,这些都是日后给简历增光添彩的内容。
再者就是工作经验:对于申请美国MBA的人来说,最好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当然这不是硬性要求,如果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积累的经验足够,依旧可以去申请MBA。但如果申请PhD,最好本科之后就继续读博,工作经验对申博的作用不大。
还有就是研究兴趣和偏好:这直接影响你的导师选择。每个专业下面都有很多更细的分支,如电气工程(EE)专业,DSP、自动控制等,它们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教育学下面的方向就更多了,有些方向根本没有国际学生可选的奖(助)学金。
最后就是经济实力:美国留学费用不小,如申请硕士课程,尤其是MBA和法学院课程,奖学金很少,所以最好在申请前确定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并以此决定自己选校的范围。
二、收集相关信息
搜集学校的相关信息,可以帮你清晰呈现各学校之间优劣势的对比关系,一般搜集的途径有三个:
1、学校官网
学校网址是申请者可以获得最大信息的地方。很多学生不查学校网址就直接和教授联系,问一些泛泛的问题,结果只能是一个,即教授推荐你去某某网页看一看。很多学校的Brochure是免费发放的,不过上面的信息在学校网站上都有。学校网站主要看两个地方,一是研究生院,关于招生的总体情况和申请条件、准备材料等。二是看各个院系,这是重点,因为你的奖学金主要靠系里,而不是研究生院。你要查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① 课程设置 ;
② 相关课程背景资料,比如该系过去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活动以及该系的重点课程,还有相关教授的学术背景等等;
③ 课程设计,除了搜集课程资料及学校资料之外,还要了解所欲攻读的学位是否与个人生涯规划的目标相辅相成。例如将来打算在大学任教或在研究所做科研的人,在选择硕士课程时,就需考虑课程的设计,是否容易与博士课程相连结。
2、亲戚、朋友、学长学姐
3、不懂或找不到信息的地方,可以学校的系秘书、教授直接联系。
三、粗选
这个阶段,大家主要就是广泛撒网,我们需要的是最后重点捕捞。
大家可以列出一个选校表格,将所有适合自己申请的学校列出来,然后将排名、地理位置、教学资源、学费等所有自己关注的因素列入其中,这样学校之间的对比就会非常明显,也方便之后的精选环节。
四、精选
最后一步的精选主要根据相关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学生组成、科研设施、相关导师的研究领域等因素进行。
1、关于课程设置:课程有无实习或培训机会?有无奖学金助学金机会?有什么条件?是否有大的研究项目或计划(相当于我们的自然基金会项目)?学位是硕博连读、硕士和博士分离还是只有硕士学位?取得学位需要什么条件?课程有什么特色?
2、关于师资力量:师生比例为何?教授们的教育背景为何?教授们从事的研究计划为何?教授们对研究与教学的态度为何?教授们最近是否有发表论文或研究报告?这一部分可以参考USNEWS详细排名以及学校教授的个人网页。
3、关于学生组成,这一点对于学硕士课程尤其是申请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生,主要从学生背景(包括科研背景、工作经验等)及毕业后就业情况。
4、关于科研设施,主要看学校有没有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以及图书馆和特殊教学仪器等。
5、关于学校地点,主要影响生活费用、学习环境、实习和科研是否方便以及就业机会等。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资讯,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扫描二维码,咨询留学小助手,或在线咨询新东方前途出国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