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于疫情变化,英国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截止至
4
月
19
日,英国第一支疫苗接种率已达到
62.7%
,英国政府也开始试水“疫苗护照”计划,却在公布后引起不小争议。就此,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对话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女士,大使就英国疫情现状、中英碳中和合作以及疫情期间的性别平等问题一一做出回复。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早上好,吴大使,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本次采访。首先,请允许我再次对菲利普亲王的逝世表示诚挚的哀悼。菲利普亲王的忠实、虔诚、以及真诚的品质令大家印象深刻。
吴若兰:谢谢。本周(采访时间为4月中——编者注),我们也正在为菲利普亲王举行全国哀悼。他生前功绩卓越,一直忠诚地守护着女王陛下。亲王在国家、公共服务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不仅仅在英联邦地区,更是深入全球各地。菲利普亲王兴趣广泛,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去了南极,当时还没有人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他生前多次谈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他热衷于自然保护和其他领域,热爱科学和设计,喜欢通过技术和设计日常物品,使之更好地服务民众。菲利普亲王是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也很讲原则。他曾做过5500多场演讲,还是全世界900多家慈善机构和组织的赞助人,可以说非常了不起。
英国将在数据和科学的驱动下,进一步解除疫情限制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提到目前的疫情情况,我们留意到英国已经是疫苗接种的领跑者。
吴若兰:是的,英国在疫苗接种上取得了非凡进步。英国近3000多万的成年人已经接种了第一支疫苗,55岁以上的成年人里,超过90%的人已经接受了第一支疫苗。最令人振奋的是,英国很多老年人已经完成两剂疫苗的接种。
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我们仍然非常谨慎。未来,英国将在数据和科学的驱动下,在合适的时间进一步解除相应限制。
这将由数据,而非日期决定。目前很难估计国内疫情状况会对旅行等产生多大影响,我们必须再接再厉。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所以英国是否考虑给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们颁发“绿卡”,允许他们自由旅行?
吴若兰:我认为目前这些问题需要更多国际合作,英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相应进程,我们清楚光做好国内工作远远不够,还要促成国际合作,为一些贫困国家提供疫苗。我们已经捐助了5.5多亿英镑给COVAX国际基金(新冠疫苗全球采购机制)用于为贫困国家采购疫苗,同时也为96个国家捐赠了疫苗,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努力。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关于疫苗,我有一点疑惑:疫苗是否需要涨价,让更多愿意支付费用的人获得疫苗,还是依照道德标准来进行分配呢?
吴若兰:这个问题很有趣,也问到点子上了。我认为,疫苗是由公司生产的,是商业产品,公司需要利润驱动生产产品、从事必要的研究和开发,这是市场和公司的劳动成果,所以在商业化环境下,他们需要合理的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同样,正如你所说,我们也有义务帮助最不发达和最不富裕的国家里那些无能力负担疫苗费用的人群。我认为这是一个利润和公平准入相结合的问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大贷款国,中英正在合作制定标准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中国目前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达成碳中和的愿景。您如何看待这些目标?
吴若兰:我们当然非常赞同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英国是第一个对零碳经济做出法律承诺的主要经济体。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确保拥有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一领域需要国际合作。
无论是在能源转型、绿色融资,还是在电动汽车生产等方面,减碳一直是中英合作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中国在电动汽车研发的进展,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电动汽车可作为一个很好的作证,我们也能通过合作达成更多成果。当然,今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英国今年要举办26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中国在昆明要举办生物多样性大会。所以我们真的希望这两场会议能够交映生辉。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英国在碳中和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您刚才提到中英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请您再举一些两国可以携手合作的具体例子。
吴若兰:其中一个例子,是我们需要技术和资金结构转型,必须鼓励公司做出承诺。英国正在施行“奔向零碳”活动,鼓励世界各地的公司参与承诺。碳中和不应仅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也应被视为社会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影响经济和社会整体的统筹方法。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捐助国,事实上,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贷款国。另一个需要继续努力的重要领域是,英国和中国正在合作制定标准,确保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标准可贯穿于不同国家的项目。当然,煤炭融资也值得关注。因为煤炭是污染力最强的材料之一,我们希望能够早些停止对煤炭项目的融资。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英国如何能真正做到零碳?在您看来,这个目标能够合理达成么?
吴若兰: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但也是必须实现的,否则,带来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如果不这样,就无法抑制全球变暖。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经济体,你想想从现在到2060年这40年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到时候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我认为,应当审视现有的技术,看看人们如何改变消费习惯,提高能源保护意识。英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风能、水能或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都有非凡的潜力。中国是研究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资者之一,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英国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领先的技术,包括在环境领域。那么,英国是否准备好并且愿意分享此类技术呢?
吴若兰:英国政府并不拥有这些技术,公司和大学才拥有。这是一个需要多方联合合作的领域。我们和其他国家合作成果颇丰。事实上,有研究表明,联合发表的同行评议文章,包括和中国的联合研究,都会获得很高的评价。英国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科学合作伙伴,我们在可再生方面也有相关的合作。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中国目前在非洲国家开展推动许多项目落地,您认为英国公众对于这些项目的看法如何呢?
吴若兰:如我之前所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劳工发展的标准、环境保护的标准,以及社会标准,这些都是各国关心的问题,也是项目所在国所关注的点。每个国家都希望制定很高的标准,以确保国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我本人也去过非洲,曾听到中国在非企业家说过,他们发现非洲有很多投资机会,同时,竞争压力也很大,尤其是新兴国家和已经在非多年的老牌强国之间的竞争。那么我的问题是:东西方国家如何在最被需要的国家内实现共同合作?
吴若兰:没错,各国确实需要共同努力。发展和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我认为,未来十年估计需要3万亿美元左右的资金,这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了。因此,各国必须在这方面共同努力。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组织能够单独达成,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不能杜绝性别歧视,公司就会错过一大部分有才之人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有人说,后疫情时代,人类算是进入了历史的新篇章。在这个篇章里,我们更需要达成性别平等。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或预测?
吴若兰:我们当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两性平等。我担心,事实上,目前疫情已经令两性平等方面的进展倒退,使我们在消除贫困方面的进展倒退。
不幸的是,疫情再次令全世界新增1.5亿贫困人口。更可悲的是,这些人大多是最脆弱的群体:孩子们、残疾的难民、移民,还有许多妇女。
一般而言,许多国家的女性被迫承担来自家庭或者工作巨大的负担,甚至两者皆有。疫情的影响导致更多女性失去了经济来源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尤其是现在,我们必须在推动两性平等方面加倍努力。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您作为一位女性外交家,怎么看待英国女议员近些年的情况呢?
吴若兰:英国议会可算有史以来性别组成最为多样的议会了。我们有两位女首相,而且我们的女王也是非常伟大的女性。我们在这一方面有很多优秀的例证。在国内百强公司的董事会里,女性成员很多。
不过坦白来讲,我们仍需加快性别平等的进程,比如缩小男女薪酬差距。
就妇女在公司和其他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而言,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不过我们也能看到进步。
对于公司、政府机构而言,制定相应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部门不能坐等性别歧视问题自行解决,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制定有效的方案,并且尽可能发挥多样性的优势,杜绝性别歧视。
英国将与肯尼亚于7月份一起主办一场全球教育峰会,目的是在2025年前,让4500万发展中国家的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让女性有经济独立,能够在生活中有自己的选择权力。
疫情后,人们会更关心下一代的学习,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许多中国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英国接受教育。我很好奇,许多家长应当也很关心:如果疫情得到控制,未来英国留学会是怎样的前景?
吴若兰:疫情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正如中国人所讲:每次危机都暗藏机会。现在催生了不同的线上学习的机会。
事实上,我认为人们会更珍视教育,更关心下一代的学习,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英国教育会一如既往地受欢迎。我们也看到大量中国留学生申请来到英国。我们也欢迎大家来英国。
凤凰网外交官访谈录:在您看来,学生来到英国留学的最佳年龄是多大?
吴若兰:我见过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读书,当然也有很小的中国孩子在海外上学。他们很多年纪真的很小,有时候要上寄宿学校。
我们也看到许多英国学校在中国建立了校区,像许多英国和苏格兰的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也来到了中国。我也参观过其中一些校区,看到他们设施与师资,和做出的许多很多成果。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甚至一直到研究生阶段,我们都欢迎中国人才来英国学习。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留学专家。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