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5日暑期申请季结束之后,这段时间很多同学已经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学校发来的offer,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但初到德国的“留德华”常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学期伊始,学校并没有像我们在国内从小到大习惯的那样发来一张安排好的课程表,课表需由每位同学自主进行操作安排。
通常而言,学校会针对不同的学习专业对课程进行学分的分配和模块的划分,学生根据应学习课程模块、应完成的学分要求进行课程的自主选择。
而面对密密麻麻的课程列表,许多小伙伴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德语课程名称而犯迷糊,更会对于德国课程类型的区分而摸不着头脑。尤其是这些课程类型与国内的课程区别较大,往往会对于大家的选课、甚至于后期的正式学习阶段都带来影响。
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种最常见的课程类型,虽然根据学校、专业的不同,不同课程类型的具体授课情况和名称都会有变,但总体特征方面大同小异。先和我们一起来预热、了解一下吧~
01 {Vorlesung 大课 ]
从词源上来看, 「Vorlesung」一词来源于动词「vorlesen」一“朗读”。从这个源头上不难看出,在这一课程上,老师的讲授为主体核心,尤其是针对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确需要这样翔实、细致的讲解。因此, 「Vorlesung」一般课堂容量也比较大,常常在阶梯教室上课,每节课同时听课的学生人数可能达到上百人。在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也相对较少,大家也几乎都在密集地用平板或电脑记着笔记,课堂信息量往往很大。
02 { Übung 练习课 }
「Ubung」原意为“练习”,派生于动词「üben」。因此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习题训练便是这类课程的核心了。一般「Ubung」课常常与「Vorlesung」配套,尤其是因为理论大课信息量大、理论知识多,正需要辅以练习对此进行强化巩固。
许多本科阶段的「Ubung」课程会由研究生或博士生引导进行, “老师”们在带领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之后,还会进行细致的讲解,深化大家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03 { Seminar 研讨课 }
这类课程强调学生对于课程的主动参与,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执行环节,每一部分都离不开学生与老师共同的参与构建。在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与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与研讨课上的学生有大量互动。得益于研讨课一般课堂容量较小,学生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也常常是这类课程中常见的。
在对课程基础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老师们往往也会邀请或要求同学在「Seminar」课上做课程报告(Referat/Vortrag),内容往往也是这门课程中将要进行学习的知识。
无论是上台报告、还是在台下聆听的同学,也能同时从中进行学习,上台报告的同学还需要准备发放给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的讲义(Handout/Thesenpapier),它常常会与报告内容、报告的书面总结(Zusanmenfassung)一起作为老师评分的估计。因此「Seminar」课程通常也是没有期末书面考试(K1ausur)的,而「Vorlesung」课程则比较倾向这种考察形式。
04 { Kolloquium学术讨论
在这种课程的课堂上,传统“老师”的角色会淡化很多,每位同学都是课堂的主导者。大家会针对专业中比较具体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研究,老师更多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带领大家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开展研讨。
对于外国学生来说, 「Seminar」和「Ko11oquium」都会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当然也是十分宝贵的锻炼提升机会。也因此,尤其是德福考试一类的德语考试中常常都有针对这类课程口语表达的考察。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也可以进入答疑中心给我留言,我会尽快与您联系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或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点击新东方前途官网,获取更多新鲜留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