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聚焦物质特性及其在各类科学和工程范畴的运用,深入探究材料制备或加工工艺、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该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知识。通常,申请材料科学专业的学生,本科专业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同学们可尝试联系大学教授参与科研项目,或者投身中科院等知名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 工程塑料企业:以上海的杰仕杰、普利特,以及广州的 LG 化学为代表。
- 大型跨国公司:像电器、电子、玩具制造企业,还有汽车行业,都是不错的选择。
- 橡胶领域:就业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轮胎厂或轮胎配件公司,且国内相关企业较少,盈利水平有限,不太建议作为长期职业方向。
- 石油行业:对于材料专业学生而言,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企业,以及美孚、BP 等跨国公司,都是理想的实习与就业去处。
申请者首先要明确自身留学目的。倘若有志于学术科研,鉴于材料科学的研究特性,PhD 是必经之路,毕竟硕士两年的学习时长难以满足学术深度需求。不少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MSE)专业在学位设置上,仅面向 PhD 招生,即便有 MS 学位,国际生申请难度也较大。据留学生反馈,材料专业 MS 毕业生就业难度较高,单纯一两年的课程学习,对求职助力有限。对于计划申请 MSE PhD 的学生,学校更看重科研背景,建议着重提升科研实力,确保 GT 成绩达到学校要求。同时,鉴于国内 MSE 专业学生数量增多、申请人数攀升,且美国 MSE 专业资金紧张,录取难度加大,申请者可利用 MSE 专业跨学科特性,考虑申请相关专业。在选校时,务必关注系里教授的研究方向与自身是否契合,美国高校极为看重学生背景与教授研究方向的匹配度,不bi过度依赖专业排名。套磁能增加录取几率,但并非套到教授就一定能被录取。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SU)、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 Austin)、马里兰大学(UMD)、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华盛顿州立大学(WSU),以及加拿大的部分学校,若想获取全奖 offer,套磁或反套磁必不可少,否则希望渺茫。
南加州大学(USC)虽由招生委员会审核,但教授拥有推荐权。
密歇根大学(UMich)、普渡大学(Purdue)、伦斯勒理工学院(RPI)、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德州农工大学(TAMU)、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布朗大学(Brown)等,这些学校由招生委员会决定录取结果,不过若能套到委员会成员,无疑是一大优势。
诸如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化学、物理等专业的学生,通常可转专业申请 MSE。近年来,被录取的新生普遍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
材料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数学、通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人文科学、社会学、工程学、工程设计学等。美国材料工程典型先修课程有:材料学导论、材料热力学、材料动力学、物理冶金学、陶瓷加工与性能、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础、聚合物加工、固体力学行为、材料工程设计、材料表征实验室、工程计算实验室、材料降解、失效分析、相平衡、毕业设计项目。
鉴于部分学校 MSE 系仅向国际学生开放 PhD 项目,且材料科学在美国偏研究型,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距离,像纳米材料、超导材料、陶瓷材料等方向的毕业生多选择留在学术界任教。而多数人进入工业界后,近几年材料专业就业形势欠佳。因此,本科 MSE 专业同学可考虑转专业申请:
- 若本科研究聚合物或合成材料,可转申化学专业甚至石油工程专业。实际上,不少学校材料与化工同属一个系,但当下这两个方向就业形势均不乐观。
- 若本科专注材料成型、铸锻焊、材料加工等领域,可转申机械工程(ME)。
- 若本科研究材料物理,可转申电气工程(EE)下的半导体器件或固态电子学等细分方向。
- 若从事数值模拟、计算材料研究,可转申计算机科学(CS)。
- 光电、半导体、纳米材料方向的学生,可直接申请 EE 相关方向。
对多数学生而言,转申 EE 或 CS 较为常见。这些专业相比 MSE 更易就业,且由于更偏向应用,一般会招收国际 MS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