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留学党在国外的消费情况都有大概的了解吧。有留学党在国外买房买车炫富,也有留学党起早贪黑身肩数份兼职。留学党不都是富二代们,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不一样。
出国留学意味着物价环境的改变,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无论家庭背景与财力如何,对于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来说,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都是在让孩子独立支配不菲的生活费之前必不可少的一课。
Tip 01 金钱只是衡量物品价值的标尺
孩子对待金钱的态度,需要建立在对金钱的正确认知上。金钱作为货币,只是衡量物品价值的标尺,并不能用来判断人的价值。无论是挥金如土,还是爱钱如命,实则问题都出在错误地将财富的多少左右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豪掷千金的用挥霍与张扬,寻求同伴的关注、赞美甚至奉承,以此来证明自己有别于他人的财力、地位与品位。爱钱如命的人渴望挥金如土的生活,将财务收支视作头等大事,待人接物之前似乎都要考虑经济成本与利益。而这二者都是“金钱至上”与“金钱万能论”的信徒。前者相信金钱可以巩固和彰显自己现有的成就,后者则希望通过获得更多财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形象。
钱只是钱,它只是衡量物价的标尺而已。钱并不能代表你是谁,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Tip 02 不要过于频繁地与孩子谈论“钱”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商量到底要不要出国留学的时候,把“钱”做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指标。比如说跟孩子算出国这几年到底要投入多少人民币,有时候还会和孩子算另一笔账--留学后归国的产出到底是多少。我们要清楚地是,出国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来要赚多少钱来作为回报,而是在不断探索与发现地过程中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留学期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念,一味地以提供更好的物质待遇来平衡对于孩子的担忧与挂记。每次一和孩子视频电话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手里还有钱了么?用不用妈妈再给你打点儿生活费过去?”这也是不太合适的。讨论关于钱的问题,当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关注并和孩子交谈他最近的心理变化以及成长远比意味地提供金钱保障更能体现对孩子的关心。
Tip 03 别忽视“看不见的钱”
近两年来,移动支付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线上支付、透支软件也层出不穷,伴随便利而来的是货币前所未有的“虚拟化”,也就是说大家日常用于流通的货币逐渐被手机软件里的“数字金额”所替代。
对于成长在信息科技时代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网购、线上付款各个驾轻就熟。逢年过节大家都手速飞快的在各大微信、qq群里发红包、抢红包,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在他们眼中的真实性逐步降低。
此外,对于留学党来说,为了方便起见,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一张信用卡的副卡,而现阶段升级版移动端信用卡的出现,更是让消费需求较大的孩子们尝到了甜头——不需要信用卡的繁杂手续和门槛,一样可以透支不小的额度,至于后期的还款,大不了月初潇洒月末吃土嘛。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移动支付”和“超前消费”的便捷背后的潜在危害,合理利用支付软件的记账功能,不要没换成钞票,就把账户余额当成一串数字给稀里糊涂地花了出去。
Tip 04 适时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对于孩子的日常开支,大多数家长的关注都在于告诉孩子“怎么花钱”。情况无非两种——“这个月怎么花这么多钱”和“生活费够不够啊,别饿着自己”。
父母通常认为,孩子还是学生就应该专注于学业,而“赚钱”这件事,被理所当然的归结为工作以后的事情。孩子若想多赚点零花钱,至多也就是放假在家里帮忙干干家务,爸妈象征性地给些奖励。甚至到了大学孩子想要做份兼职赚些外快,也会被家长认为不如努力学习拿奖学金来得实在。
而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初高中甚至更小的时候开始打工赚零用钱,无论是修草坪还是送报纸,“赚钱”都被家长和孩子看成一件严肃认真的事。而亲身劳动的体验所得,自然比父母的苦口婆心来得更加直接,也更容易让孩子在实践中建立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和学会如何支配自己的劳动所得。
此外,即使孩子暂时没办法打工挣钱,也要学会“赚钱”的另一种方法——理财。理财的根本就是理清楚自己有多少财富,因此养成记账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之后,无论将压岁钱和零花钱定期存储,还是购买小额理财产品,都是让孩子尝试使用自己的现有积蓄,来获得更多收益的好方法。
在掌握了“花钱”这门艺术之后,世界名校敞开大门等着你们来留学!
了解更多英国留学细则,点击咨询在线客服,或直接拨打0571-56667666转英国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