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准备根据开始时间分别为9年级、10年级和11年级。根据小编的经验观察,越小年级的学生越不知道该怎么准备,往往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刷分上,认为考一个好的分数就万事大吉了。
这个事情要两面看,对于申请一般的学校,成绩确实占了很大的决定权,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是需要活动配套才是一个完整的申请材料,但是对课外活动经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有一些可以在申请材料中做展示的就OK了。然而如果学生定位要申请名校,光有成绩是肯定不够的,斯坦福每年刷掉98%的全A生,剩下的再来选择。不仅斯坦福,几乎所有名校面对的申请者群体差不多都是全A生,所以一个好的分数不足成为申请名校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只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在国内的孩子们,9年级是初三,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准备初升高,纠结于高中的择校,所以一般很少正式投入申请工作。开始有申请准备意识的孩子也主要把精力放在标化考试的准备上,从单词的积累开始。所以对于9年级开始做申请准备的群体,主要介绍美这位学生的准备策略。
从9年级开始做完整的高中四年规划肯定是最理想的,时间也最充裕,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适应、探索、感悟最后收获成果。9年级,学生刚到美国,英语没有那么好,对在美国独自开始生活也是全新的体验,需要适应的地方很多,磨合期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往往是一个比较无助的时期。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过来人,或者专业人士带着孩子走过刚开始的时期,帮助孩子平稳过渡,让孩子快速适应并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是很利的。而且越早走完适应期,孩子们越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和课外活动中,为自己的高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小编多年帮助学生的经验观察到,很多9年级就去美高学习的学生,由于不适应,刚开始一学期,甚至严重者,一学年的成绩都不好,导致最终拖累了高中4年的总GPA。孩子们刚到一个新地方,美国的教育方法对于一直在中国学习的孩子是完全的另一套,就算在国内的国际学校或者国际班,课程设置和氛围再类似,真正到了美国当地,还是不一样的。就像很多孩子说,在国内,感觉自己的英语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刚到国外还是听不懂,跟不上,是一样的道理。用英语交流都感觉有障碍,何况用英语学习美国的高中课程。
英语交流有障碍,学习成绩受影响就是典型的适应期会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中美校园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如果有一个过来人带着完成最初的适应,提前告知美国学校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校园规则、选课等,对刚到美国的孩子们来说将会产生极大的帮助。不要看9年级的选课,其实最终会直接影响最后的申请,因为申请阶段大学招生官期待看到学生较多的高阶课程,而学生最后是否有资格修习一些高阶课程取决于在低年级的时候是否修了相应的基础课程,比如孩子目标是计算机专业,想在11年级修Honor物理,如果9年级或者10年级没有相应的物理基础课程的学习,是没有资格在11年级选择的物理高阶课程的,然而11年级学生不可能倒回来修物理基础课程,时间也不允许,就会对学生最终的申请造成困扰。如果有教育背景在美国完成的过来人或者美国人能提供指导,而且能随时解答孩子问题,就能很好很快地帮助孩子适应,成绩的波动就不太会出现。
除了英语和学业上的适应,9年级是为将来申请方向进行探索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开始分析自己个性的优劣势,做一些专业兴趣测试,帮助自己找到大方向,为之后的选课策略和参与课外活动类型定下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