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堪称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这也为留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与学习机遇。
京都工业大学与日本东丽工业公司的携手就是很好的例证。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双方计划到 2026 财年末开发出一种模拟技术,用以展示飞行汽车在碰撞等紧急状况下的行为表现。在合作进程中,东丽公司充分发挥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时积累的风洞试验技术优势,助力京都工业大学将模拟技术提升至实用化水平。鉴于采用实际飞行汽车开展碰撞实验成本高昂且存在安全风险,这种虚拟空间实验的方式,有望大力推动飞行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该项目已获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高达 2 亿日元的资助。不仅如此,作为 NEDO 项目的一部分,日本化药公司受东丽委托,负责为飞行汽车开发具备防撞功能的降落伞,东丽则利用 1100 万日元经费在滋贺办事处设置垂直方向吹风的风洞装置,用于分析降落伞行为。这种跨领域、多企业与高校联合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科技与实际项目运作的宝贵机会。
再看日本
东京工业大学中嶋健教授的研究项目。他作为聚合物纳米力学领域纳米触诊 AFM 技术研究的知名学者,不仅主持多个国家项目,还与众多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如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ZEON)、日本ダイセル株式会社 (Daicel Corporation) 等。在他的研究中,通过分享案例、交流讨论等形式,从科研视角介绍了利用导电 AFM 分析穿戴设备中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与导电率,以此实现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深入了解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过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在人文社科与服务领域也不乏此类合作。2024 年 12 月,暨南大学日本学院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日韩地区支社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海外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这意味着学生将有机会在航空旅游、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促进中日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的深度互动。
在 2024 年 9 月,日本株式会社 KACHIAL 社长高桥幸一郎一行前往南通理工学院访问,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备忘录。南通理工学院方面表示,该校健康医学院开设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期望在崇川区政府的指导下,双方能够在康养领域开展合作。崇川区民政局局长陈小燕指出,南通有着较强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但未来还需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此次合作便是基于地方需求,高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康养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创造实习与就业机会。
这些丰富多样的校企合作案例充分表明,日本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涉及众多领域,从前沿科技到传统产业,从理工科到人文社科。留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工作经验,提前了解行业动态与需求,极大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