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来得及察觉,卷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共识,甚至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在线咨询(点击这里即可咨询)
上幼儿园的,要为上最好的小学做准备;
上小学的,要为上最好的初中做准备;
上初中的,要为上最好的高中做准备;
上高中的,要为上最好的大学做准备;
终于到了大学,还要为找到最好的工作做准备。
终于的终于到了职场,比谁更能加班,更能不上厕所……
喝鸡汤,打鸡血,从小卷到大,完美无懈的闭环形成,焦虑感爆表。
而内卷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绝不能松懈,一周7天课不能停,不仅要学习长知识,还要会琴棋书画养气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也不能落下,增加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
谁的孩子谁心疼,孩子苦,家长看着心里更加苦。
良苦用心的家长纷纷想办法让孩子逃离这个卷的环境,留学镀金,让孩子弯道超车,在国外享受快乐教育,回国还能依靠学历增加竞争力,由此逃避被卷的人生。
于是从20年前开始,留学就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
即使在今年,依然如此。
前有新冠疫情、特朗普时期“胡搞”的政策,后有大幅度的学历贬值。现在,“唱衰留学局面”早已经成了媒体热衷报道的话题之一。许多人都预测,今年的留学申请人数将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但面对这种唱衰,官方的数据给出了一记重重的打脸。
数据显示,今年的留学人数不仅未降,反而出现了一记暴增。
根据美国大学申请平台Common Application(下简称CA)的数据,截止2021年1月18日,这个申请季,他们已经收到了超过550万份申请,相比之前,申请量暴涨10%。申请人数也是如此:总人数比前一季上涨1%。
更进一步看数据还会有新发现:尽管今年通过CA申请的美国本土学生大涨不涨,只提高0.5%,但国际学生可谓来势汹汹:人数涨幅高达9%。
而截至目前,中国学生仍然是全美国际生里最多的一个族裔。在线咨询(点击这里即可咨询)
而这只是美国一面的统计。当我们回头看对岸的英国时,则看到了更加汹涌的人潮。
根据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的统计,截至2021年1月15日,通过此系统的全球申请人数增幅达8.5%。
其中,中国大陆申请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较上一年大涨21%;中国香港学生比去年增长超9%。此外,申请英国本科的美国学生人数今年暴涨61%,而此前年均增幅仅约5%。
为什么即使在国外疫情久不见好,国际政策也捉摸不定的时刻,中国家庭还是用脚投票,说“一定要去留学?”
答案很简单:逃离内卷。
国内教育内卷化的很重要一点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紧缺,优质教育资源更是尤为稀缺。这个时候,有条件的家庭就会把目光放眼于全世界。国外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英美澳加新等大学的名校。现在留学申请人数逐年增加,即使在疫情期间,热度依然不减,申请人数暴增。
在中国,一个能考国内985、211的学生,如果选择海外大学,有可能冲击到世界名校,本科文凭的含金量也完全不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家庭自然而然会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路线,避免被国内高考内卷。
而对于不足以支撑出国留学的家庭来说,除了自身的刻苦努力外,选择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独辟蹊径,选择一条多数人不会选择的冷门道路,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出发。虽然很难,但这也是普通人为数不多可以做到的选择之一。
或许我们都觉得这个时代的教育出了问题,每个人也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家长们怀念自己儿时瞎跑的时光,也认同瞎跑并没有耽误自己的前途;但周围的孩子都在奔跑,似乎也只能让自己的孩子跟着跑起来。我们从来没认真地思考过那个大家都跑的方向到底值不值得,是不是仅有的方向,个人的自由意志如何保护?
在教育这样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上,我们需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决策。正如Peter Thiel 在《Zero to One》中所说:All failed companies are the same: they failed to escape competition.如果个人无法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他必然无法避免在竞争中沦为工具的命运。在线咨询(点击这里即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