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3 月 2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指示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采取 “一切必要措施” 推动教育部关闭,将教育管理权逐步移交至各州。这一举措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兑现其竞选承诺,对联邦教育体系进行历史性改革,但同时也引发了两党激烈争议与法律挑战。
行政令要求教育部在保留学生贷款、助学金等核心职能的前提下,逐步缩减规模,并将剩余职能转移至其他联邦机构或地方政府。特朗普在签字仪式上强调,联邦政府对教育领域的过度干预导致 “3 万亿美元投入未提升学生成绩”,主张通过权力下放提升教育效率。
美国教育部成立于 1979 年,主要负责联邦教育资金分配、平等教育机会保障等事务。共和党长期批评其 “官僚化低效”,特朗普此前曾试图将其与劳工部合并未果。此次行政令虽未直接废除教育部,但通过裁员与职能剥离,加速其 “实质性消亡”。
尽管特朗普声称保留针对低收入、残疾学生的项目,但大规模裁员已引发连锁反应。教育部 4000 名员工中约 1300 人被裁,21 名民主党籍州总检察长以 “非法裁员伤害弱势群体” 为由提起诉讼。纽约州总检察长利蒂希娅・詹姆斯批评此举 “鲁莽且具有毁灭性”。
法律层面,根据美国宪法,解散联邦机构需国会立法批准。共和党虽控制参议院,但通过相关法案需 60 票支持,民主党 unlikely to cooperate。分析指出,行政令更多是政治象征,实际执行需依赖国会拨款权与法律博弈。
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教育部关闭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国际学生签证、入境事务由国务院与国土安全部管理,而美国大学(尤其是私立院校)在招生、课程设置上拥有高度自主权。联邦教育资金的缩减或影响部分公立学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但高校可能通过多元化资金渠道维持运营。
美国国务院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指出,中美教育交流的核心驱动力来自院校与学生,而非政府部门。不过,特朗普政府对华裔学者签证的限制政策仍需警惕,国际生需关注后续政策动向。
权力下放各州可能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联邦资金占公立学校经费的 6%-13%,主要用于支持弱势群体。若资金转移至地方,经济落后州可能面临资源短缺,特殊教育、民权保护等领域或受冲击。全国教育协会警告,班级规模扩大、大学成本上升等问题将接踵而至。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或推动教育创新,例如引入 AI 辅助教学、跨学科课程等,以提升竞争力。但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仍是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挑战。
特朗普关闭教育部的行政令,既是对联邦教育体系的 “破坏性试验”,也是美国教育权力结构重构的起点。未来,国会博弈、法律诉讼与社会舆论将共同决定这一改革的走向。对于国际学生而言,保持对政策动态的关注,同时依托学校与学术网络的支持,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