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很多中国学生选择赴海外研究生院校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其中,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中国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对于申请者,还是对于录取院校,研究生院的申请比之大学本科的申请是更为单纯且专注的一件事儿。
▍申请者应更看重所申请的项目强势与否
与选择本科院校不同,在研究生院的选择上,学校的闻名度和校园文化自然很重要,但是研究生申请者应更看重所申请的项目和专业强势与否。
毕竟一个研究比较文学的学生,不需要太在意自己学校工程学院排名是否足够靠前、实验设备是否足够先进,反之亦然。
而学校在录取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的时候也更直接了,即看申请者是不是具备做研究的潜质。因此,个人陈述或目的陈述等文书材料是申请的重中之重。申请者需要花足够的心思和时间去琢磨,去雕琢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并尽力将其叙述得真诚、动人和笃定。
例如,研究计划是什么?申请的项目能给予怎样的训练?渴望合作的导师是谁?
如果要把大学的排名、项目知名度和导师能给予自己的帮助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导师大于项目,项目大于学校。选择和自己研究兴趣相近并能指导自己的教授,离申请成功便迈进了一大步。毕竟导师也只能指导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契合的学生。除了写好一份陈述和认定一个好导师,尚有“三座大山”要跨越——标准化考试、推荐信、绩点(GPA)。
▍标化考试见仁见智,录取最怕教授反对
标准化考试对于研究生的录取重要与否,一直是个各执一词的辩题。基于教授们的说法以及身边同学的经验,一个较高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不足以让自己被录取,但是一个太低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却可以让自己不被录取。
至于哪个分数安全,哪个分数危险,哪个分数不痛不痒,申请者们可参考所申请项目往年录取学生的信息数据。
▍推荐信须教授写得好,且教授自身实力强
一封好的推荐信该有两个特点,即教授把申请者写得好,而且教授本身实力强。
学术圈关于写推荐信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教授要么以各种理由委婉拒绝给一个学生写推荐信,若是答应了,便只写正面的积极的推荐信,不会写负面的推荐信(bad letter)。
虽说教授答应写积极的推荐信(good better),但并不一定是那么好(strong better)。至于教授把申请者写得有多好,就得看申请者平时的表现了。“教授本身实力强”的内涵则更为丰富,首先是教授自身学术成就好,业界认可高,最好还和申请者所申请项目的教授们关系好。如果推荐教授本身就是同一项目毕业的校友,那就“亲上加亲”了。
▍要全盘兼顾,更要突出专业课成绩
平均分反映了申请者本科四年的成绩,是体现申请者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最直观的一个指标。在研究生院校的申请上,申请者的综合平均成绩重要,其所申请专业的绩点更重要。换句话说,某一门无关紧要的课拿了差强人意的成绩可能无伤大雅,但是专业课却不得有差池。
打个比方,一个历史系博士生的申请者选修生物课的时候拿了成绩“C”可以被原谅,如果某门历史系的课拿了“C”,甭管是欧洲现代史,还是日本近代史,抑或美国内战史,委员会教授们可能就会打个问号了。因此,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要全盘兼顾,更要突出专业课成绩。
除了个人陈述、导师选择、推荐信、平均成绩和标准化考试外,申请者的研究经历和论文发表都能对申请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谓是锦上添花。
申请研究生院是重要的人生选择,而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是审视自己能力的过程,亦是叩问初心的过程。为什么要读研究生?是否真的热爱研究?能否胜任申请的项目?在这样的思考和追问中,抽象的答案会走向具体,而更合适的项目、大学乃至人生定位也会明晰起来。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选择!
如何联系我们:
1.点击(在线咨询),新东方知名留学规划师为您解答及免费留学规划。
2.点击查看 《各国留学费用》大盘点,提前预知您的留学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