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申请季即将开始,留学申请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相信在庞大的申请者群体中有这么一群人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充满热情,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注定会成为不同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是正在申请博士学位的学生。
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尽管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于博士申请仍然存在很多困惑和盲点。这些困惑点可以代表部分同学的心声。
虽然博士申请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流程和环节较多,但我们在申请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前与自己感兴趣的教授进行沟通(民间也称“磁化”)。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吧!
|“提前与教授沟通”的目的
追根溯源,民间所说的提前通过电子邮件与教授沟通的“桃词”,源自北京话,也称“桃词”,有接近、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思。
当然,除了字面上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外,更深层的意义是找到与你所申请的专业相匹配、欣赏你的教授。这就是“千里马”寻找自己“伯乐”的过程。
了解了提前和教授沟通的目的之后,提前沟通的作用是不是很重要呢?
|“提前与教授沟通”在博士申请中的作用
谈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对美国博士申请审核流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首先涉及的肯定是招生委员会。他们通常负责第一轮的初步筛选。在这里,会更多地根据申请者的各种硬件背景(如GPA、GRE和托福成绩等)进行筛选。这将是第一批进入下一轮审核的名单。
第二步通常需要院系不同研究方向的教授根据申请人的科研背景(如CV、PS、RL和论文等)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下一轮的名单。
因此,如果我们在申请前提前与自己感兴趣的教授沟通,而该教授恰好在招生委员会名单中,并且该教授在回复邮件中也表达了对学生科研成果的认可,那么在这次,教授在审核的过程中,你可以动动手指想想,你被录取的概率是不是比我们盲目申请高很多?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如果我提前通过邮件沟通的教授不幸不在招生委员会中,那提前发邮件还有什么意义呢?
答案当然是有意义的!对于一些学校来说,招生委员会的权限并不是很宽。他们常常必须参考教授的意见。如果教授宣称有资金支持你读博士,愿意让你加入研究团队,那么这个时候教授的作用就非常关键了。。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提前和教授沟通对于我们的申请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用下图来总结一下这件事的意义。
|什么时候开始“提前与教授沟通”?
了解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与教授沟通以及这样做的作用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是好的时机?
从学生准备的角度来说,应该先积累相关的科研经验,然后再开始寻找教授。这确保了我们发送给教授的电子邮件是有意义的,而不仅仅是表达对研究领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通过电子邮件来沟通,展示你为这种热情做了哪些科研准备。
从时间上看,我们一般建议在申请季的9-12月期间开始,因为科研经费和招生名额一般是在入学前一年的8月底和9月初确定的,而此时的导师招生基本确定。计划好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给教授发邮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