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项技能
很重要
申请、课业
毕业、工作
没有一项能够绕开它
什么鬼?
写作
国内的大学生
除了新闻、文学等专业的
少有人在课堂上学专业写作
而美国高校对写作课程十分重视
写作训练贯穿高等教育始终
可能大家会疑惑,我们可以高分通过托福、雅思、SAT和GRE等标准化考试,为什么在这里我还要强调英文写作这个语言层面的问题,难道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英文作文,还不会写作?
简单粗暴的说,是的。因为我们这里谈的写作不简单是标准化考试所要求的内容,构思精巧、措词准确的文章绝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是托福和GRE考试中在高压下半个小时对着键盘敲打出来的。好的文章贵在打磨,需要信心也需要耐心,这打磨的过程便是我们今天要谈的学术写作了。
美国各大学或文理学院大多都设有专门的写作课程,对于国际学生来说,也有ESL (全称: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写作中心的资源可以享用。除了专业相关的课程之外,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学校还提供免费写作服务资源,一般叫做“写作中心”。比如哈佛大学设有Harvard College Writing Center,为本科提供免费的写作指导,可以随时预约课程,耶鲁大学也设有性质相同的Yale College Writing Center。同时为硕士和博士生设立相应的Graduate Writing Center,提供研究生水平的写作辅导。
越是好学校,往往越强调学生的写作训练。比如,从大一开始,本科生就被要求选修大学写作课,或者是以提高写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这些课程是通识教育(或是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在美国求学的学生,从大一开始,直到学生生涯结束,都需要接受写作训练才可以顺利毕业。
那么,被美国大学奉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的写作课程,到底在教什么?
准确来说,写作课程不是教授广义上的写作方法,而是狭义上的学术写作 (academic writing)。所谓学术写作,即为了表达学术观点而生的写作方式,其行文逻辑很像我们在高中时学的议论文,整篇文章,无论长短,其目的是阐释一个主要的观点,比如“人们的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的观点。高中时,老师会教我们,要想把议论文写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中心思想表达清楚,最好可以开文点题,中间论证,结尾扣题。这样的写作手法同样适用于大学阶段的学术写作。
到了大学,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想法不同于初高中生了,想表达的观点也不再是黑白分明的,想事情有了更多的前因后果,更多推理或者演绎的论证逻辑,这个时候如何用最简洁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当思考越深刻,想问题越深入,便越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
比如,若是要证明“人们的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命题为真,我们必须有理有据地回答“为什么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该命题中的“因”(人们的收入越高)和“果”(幸福感就越强)的逻辑关系。那我们需要弄清楚:收入和幸福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收入可以影响幸福感?如果我们回答:高收入可以满足更多地物质需求,所以可以提高幸福感。这时我们发现新的问题出现了:“满足物质需求一定会提高幸福感吗?我们应该无限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吗,还是有节制的满足呢?是否已经有学者研究过这个问题了?他们的结论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需待论证的问题。
这时,我们就发现,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虽然可以凭直觉和常识快速给出答案,但是若真是要从逻辑入手,刨根问底,这个问题足可以让我们写成一篇5-10页的论文。这时,如何能让读者在5页、10页甚至更长的文章里快速地找到我们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就变成一个极富技巧性的工作了。这些技巧,如逻辑布局、名词解释等,则恰恰是学术写作训练所教授和磨练的。
在芝加哥大学为本科生提供的《大学写作指导》资料中,拥有丰富写作教学经验的作者们指出,虽然作为思想自由的个体,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有绝对的权利,但依然有义务为其辩护。其原因是,大学存在的目的不止于追求知识,更要探索真理。遗憾的是,没有人可以完全掌握真理。只有我们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想,将观点和论证曝光于众人批评的目光下并接受挑战,才可能离真相更近一步。任何人都要明白,对真理的极致追求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
在美国这样一个以自由意志表达为政治基底的国家,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要求个体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并高效地理解他人的想法。无论是在学校,工作还是普通社交中,一篇观点清楚论证严谨的论文,或是措辞得体诉求明确的求职信,甚至是一封表达流畅语法准确的邮件,都是我们增加社会竞争力的得力手段。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做到“好读易懂”,更要做到“取信于人”。因此,学术写作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熟悉上面的写作技巧,更要系统训练学生的学术敏感度。所谓学术敏感度,即让学生的写作方式趋于规范,趋于其他学术工作者所熟悉的论证方式和思维,比如如何引用别人的文字,观点,博客文章,史书记载等等。这里的规范会因学科而异,很多写作课程的设计也会针对不同学科有所调整。如果学生们可以掌握学术规范并灵活准确地使用,那么遇到其他类型的文书写作和规范,我们也很容易自习掌握。
无论是为了“让别人懂”,还是为了“让别人信”,这些都是表达层面的。表达的背面是思考,也是写作最核心的部分。学术写作中的“思考”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观点的深刻性,二是逻辑的缜密性。深刻的观点需要大量阅读来长期积累,而逻辑能力的培养,除了上文讲到的课堂传授以外,主要依靠一次次的写作训练获得。
学校设置写作课堂,其内容不是单纯布置写作作业,而是在课堂讨论和写作过程中,我们的行文逻辑和观点直接被挑战,这促使我们的想法不断改变,不断被激发出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通过阅读和思考,加上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和同学间的切磋,写作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让想法更具原创性。这也便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所在。
扫描进入贵州前途出国微信公众号,海量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