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标准
学术能力:学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gpa,院校背景跟学术论文。
职业诉求:英国名校并不希望他们的学生只是会读书的书呆子,相反,他们更加喜欢多元化的有自己职业目标并为其做过努力的学生。
语言能力:不同学校对于学生的语言要求都不一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拥有高雅思分就能申请到名校。
二:招生策略
招生比例:为了实现校园的国际化跟多元化,学校都会设定相应比例的国际生比例,一般一所学校的国际生比例大致在5%-12%之间。
背景多元化:为了保证这一标准,学校往往不会录取太多同一所学校背景的学校。
先到先得:英国院校申请的惯例都是先到先得,所以尽早申请是非常有必要的。
保障一定的入读率:这点对院校非常重要,招生官们都很清楚,学生是不会只申请1所学校的,学生的入读率往往在10%-30%之间,同时他们为了保证学生的入读率,会衡量学生各方面潜力,包括学术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意向程度。因此,如果学生在申请的时候语言程度较差或有没有语言,这对学校判定学生入读的可能性上就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申请者的竞争环境
商科金融类的录取偏高
商科一直是近年来留学生申请的大热学科,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多,学校的入学门槛也相应的提高了很多,学校更愿意接受学校背景更好的学校。以Durham,Bath,Bristol等世界级名校就明确指出,他们只接受中国211院校学生的申请,对于非211院校学生,不管成绩如何,都一律拒之门外。更有甚者,直接注明只接受排名前30,甚至前10学校的学生,这样一来,那些非211院校但是条件非常好的学生就觉得异常委屈,但这是大市场下导致的趋势,也是没办法的事。
语言要求增加
一般来说,英国学校是可以接受那些语言没达到要求或者是暂时无语言成绩的学生,发放Con-offer,但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入读率。学校也是会谨慎评估的。尤其是在面对中国学生擅长考试,往往6.5的成绩下是6都没有的实力,所以英国院校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语言要求。
申请竞争人数增加
英国院校基本上都是小班授课,每个班的人数也都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数越多,申请要求就越高,择优录取一直是大自然不二的法则。
PS要求增加
海外的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他们更希望的是培养行业的精英,因此,一份好的PS就显得尤其重要。
应对措施
1:选择专业性较强,且有明确专业偏向的学校
在这一年当中,通过不断的鼓励那些似乎不符合某一个学校的学生来申请该校,得到的结果却让很多学子兴奋不已。原因在于,大多想从商的学生就申请管理专业,大多向从事金融的申请者就选择金融专业。可事实上,英国很多商学院有十几门甚至几十门商科专业进行选择,如果学生都拥挤到一家店面里去,别说坐着吃饭了,连站都没地儿站。因此,通过对学生背景的挖掘,以及家庭背景和职业理解,为学生选择专业性更强的专业,反而会更加容易录取。
2:非商科专业的申请
这类主要针对那些学术条件很好,但学校背景稍弱的学生。名校非商科专业的录取标准会比商科专业宽松许多,所以同学们可以大胆放心的去申请。但还是要注意学校的申请条件,不要盲目申请。
3:增加自己的附加条件
附加条件通常是指:Gmat成绩,GRE成绩,奖学金等级及次数,学术论文,实习或专业实践活动,PS的逻辑性及合理性。这些东西都可以增加你的潜力条件。
4:PS的指向性
所谓PS的指向性,通常是指,申请者是否能通过500-800字的自荐信来表达一套合理的求学逻辑,从专业意愿的产生到专业能力,再到职业发展规划都是很重要的点。让申请者的优势在短短的一页半的内容中跃然纸上,是需要绞尽脑汁的。这点尤其可以从一些学校的面试里的问题上得到充分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