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现了一种针对亚裔学生的不公正现象。通常,亚裔学生都会选择寻找申学咨询顾问的帮助,即使是在美国的亚裔。主要是美国的申学顾问能够帮助他们挖掘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去亚裔化”,帮助他们脱颖而出。分享实录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是让“亚裔学生如何去亚裔化”。5月初,一起联邦投诉,说哈佛大学招生系统对亚裔申请学生有歧视。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哈佛大学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題:犹太人太多。到1922年,犹太人在新生中所占比例为21.5%,而1900年时仅为7%,远远超过了耶鲁大学或普林斯頓大学中犹太人的人数。在常春藤盟校当中,只有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中的犹太人较多。哈佛校長A·劳伦斯·洛厄尔(A. Lawrence Lowell)曾发出警告,“犹太人的入侵”将“毁灭哈佛”。他想设定一個上限:15%。当教职工反对这一提议时,他通过操作录取过程,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当时,本土主义的勃发促使有关方面对移民進行了严格限制,哈佛大学的招生委員会开始利用“个性与适合与否”的含糊标准来限制犹太人入校。正如社会学家Jerome Karabel所述,这些做法在接下來30年里成功限制了犹太学生的人数。
如今,出现了一种相似的不公正现象,但针对的是亚裔。
投诉者描述,哈佛人为设定一些要求来试图降低亚裔学生比例,比如说更高的测试成绩要求。根据统计,亚裔学生进入顶尖学校的,SAT成绩必须比白人学生高出大约140分,比黑人学生高于大约450分。投诉同样提到,许多学者都认为,如果招收高比例的亚裔学生,就会造成非洲裔美國人的录取比例降低。平权行动的反对者——其中包括参与提起新诉讼的“公平代表计划”——喜欢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但它们并不相关。最高法院也承认,招收“足夠多”的少数族裔学生对学校有益,能让它获得“學生群体多元化給教育帶來的好处”。这种说法肯定了对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国人等人数偏少的团体有利的录取标准。但是,它实际上并不能解释,也沒有肯定中国、韩国或印度裔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比白人学生低得多的现象。
许多教育专家并不同意这样的投诉。两个主要的理由,一是对于一年37000的申请学生,录取率仅为5%,几乎不太可能去深刻比较某一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更值得被录取;二是亚裔学生现在确实在哈佛课堂中占有不小的比例,目前是21%,相比2004年的17%是有所增长的,相对于亚裔占全球6%的人口比例来说,也是不小的比例。
哈佛大学拒绝这起投诉,提出,对于整体的招生系统,种族和测试成绩也只是激烈竞争的招生系统中所考核的其中两个方面。对于这种现状,一个最常見的理由就是,许多亞裔美国申请者能夠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但是缺乏创造力或领导力等抽象的品质。早在1988年,哈佛大学招生主任威廉·R·菲茨西蒙斯就表示,他们在“课余标准上的表现稍差”。针对UCLA对于10万名申请者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种族和课外成就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事实是,不是亚洲人的优点比白人少;而是他们更容易被认定为缺乏个性,其中原因则是亚洲人经常被描述为缺乏特色,甚至彼此之间沒有区別。就如曾经的犹太人,被诬蔑为缺乏创造力、贪婪、一心追求名利地位。
名校的录取名额是一种稀缺商品。在决定谁应该被录取的过程中,必然会牵涉到不同价值观的权衡。我们应该把优秀作为唯一标准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优秀体现在什么方面?我们该不该把名额分配给那些将从这些名额中获益最多的学生?抑或是录取那些最有可能回馈社会的人?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在招生过程中,把任何一个因素作为重要因素都合情合理。但是对于亚裔学生,如何去挣脱这种所谓的歧视?还是应该摆脱一如既往给人的印象。举个例子来说,亚裔学生数学理工科普遍较好。在申请大学的时候,一个学生如果从小数学很好,并且获得过一些大奖,另外他对于古典文学也很感兴趣,但是并没有获得什么大奖。通常来说,大家会选择把数学获得大奖作为自己的优势呈现出来。而实质上,在亚裔优秀学生群体中,数学很好获得各种大奖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从小喜欢古典文学,并且创办一些古典文学社团群体的学生并不多。这个时候,从小喜欢古典文学,就比从小喜欢数学,显得更吸引眼球,也更加“去亚裔化”一些。再比如说,一个学生在文书中描述自己很喜欢音乐,会拉小提琴,这也会让人觉得这个学生是个亚裔申请者。如果你会小提琴,也会打鼓,那这两个兴趣里,拉小提琴比打鼓也似乎更加亚裔化。所以,作为亚裔学生,应该提前注意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不要只着重培养自己在数理化方面的兴趣,应该多去了解文学方面;要让自己变得真实一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自我特色,而不是像任何一个其它亚裔学生。要尽量避免文书中的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作为学生,要不断地去发觉自己,培养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领导者才能,以及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不要呈现给人一种缺乏创造力和激情的印象。
亚裔学生,大多都会选择寻找申学咨询顾问的帮助,即使是在美国的亚裔。主要是美国的申学顾问能够帮助他们挖掘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去亚裔化”,帮助他们脱颖而出。作为学生,还是要注重培养和发掘自我,避免“随大流”、“跟风”,要提前规划好自己。如果可能,尽量早一些多和美国人交流,结交美国朋友,多去了解美国社会,美国文化。
来自留学营中集留学咨询请拨打020-83750663
更多留学资讯,关注广州新东方前途出国 https://liuxue.xdf.cn/guangzhou/
地址:越秀区豪贤路102号汇德国际大厦28楼
(地铁农讲所C出口右转德政北路前行5分钟)
官方微博:@广州新东方前途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