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樱花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呢?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还是日本的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
例如日本平安时代的诗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中就有对于樱花的描述。当时的诗人小野小町就曾写到:“花の色は移りにけりないたづらに我身世にふるながめせしまに”。翻译成中文就是“优思逢苦雨,人世叹徒然。春色无暇赏,奈何花已残”(刘德润,2017:29)。
这首诗中的“花”指的就是樱花。在日本的古诗文中只要没有特别提出,一般出现花的意向指的都是樱花。这也足以表现出日本文化中樱花所占的地位之重。这种对于樱花的喜爱深深的刻在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之中,到了现在不仅没有磨灭反而愈加发扬光大。
如果说樱花在日本古代是权贵阶层才能品味的阶级趣味,在世俗文化占领千家万户的今天,樱花的形象更是通过各类影视作品和动漫作品传遍千家万户,不止影响了日本人也很大程度影响着其他国家人民对于日本文化的想象。
相信看过动画片《死神》的同学很多人都对其中的一句台词非常熟悉,那就是六番队队长在发动卍解时说的那句“散れ!千本桜!”其中有很多人可能都可以直接用日语喊出来。而“千本樱”这个词也随着人气虚拟偶像初音同名曲的大火而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动漫迷的心里。
在人们印象中樱花是柔弱的,但是到了动画片中这千万片樱花花瓣飞舞起来却凌厉异常,似乎有在千军万马中取人首级的强大力量。
这种强烈的反差是如何来的呢?为什么明明不太相关的两种印象却能毫无违和的让人接受呢?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武士阶级和樱花之间的关系。
樱花的花季是2月至5月,在日本由南往北依次盛开,盛开的时间一般为10天。这种生的绚烂,死的壮烈的形象在日本一很快被人们与武士阶级联系到了一起。
在战火纷飞的日本战国时代,人命贱如草芥,而武士作为战争的主力能活过二十已属不易。为了更好地夺得胜利的果实,掌权者们不约而同的开始宣扬为了光荣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当时认为武士应当勇于进攻,如果在过程中牺牲了,不过是倒在争取胜利的过程中,是光荣的。而如果,侥幸存活下来,那么获得胜利就是更大的光荣。
但是到了近代,因为军国主义的需要,将此理念断章取义,放大牺牲的部分,而忽略了这种牺牲是为了争取什么,而只强调牺牲的光荣。因此其实也就偏离了武士的正道,而无谓的成为了飘散在空气里的樱花。
如今,武士阶层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武士道也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但是樱花的形象却依然深入人心,这也是因为樱花本身的特质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想象。
一件事物如果陪伴人走过人生的大部分旅程,那对于这个人来说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这个道理放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上也是一样。
樱花从古至今在日本文化中的分量就很重。在这个地震海啸多发的国家,人们很容易真切地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如果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甚至不知道下一刻是否还活着,那不如不再烦恼,将有限的生命过得如樱花般灿烂,即使凋谢也会是一道无悔的风景。>>【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