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内热播了以留学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小别离》。我的一个朋友对剧中的一个桥段颇为感慨,即剧中女孩方朵朵的父母认为女儿去美国留学可以顺理成章地寄宿在美国姑姑方欢家。而 已经与美国人结婚了并有了自己孩子的方欢却表示反对,不同意侄女的长期借宿。这件事让方家老小都责怪这个做姑姑的冷漠。对此,我的朋友这样理解,“老外” 都不爱让别人借宿,对于家庭私人空间的维护是第一位的。她还忍不住感叹很多中国人到了国外也变得“自私”。
西方人国人一样喜欢交友喜欢热闹,年轻人更是如此。记得我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时候,因为这所学校历史上就以其广纳各国才俊著称,所以校长在致辞 中对毕业生开玩笑说:“你们在这里收获的友谊至少保证了你们未来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张床!”这里的“世界各地都有一张床”指的就是好朋友之间的留宿。而后来 也确实如此。第二年我的欧洲同学带表弟表妹来伦敦玩,为了省钱,就一起挤在我一间地处市中心的一居室里,白天我去上班,他们外出游览附近的景点,晚上回来则可老友叙旧,主宾愉快。过了几年我和国内的朋友约好去罗马玩,我的这位同学主动邀请我们住在她家——尤其那时她正好出差,我们正好可以帮她照料几天猫。工作上的关系也一样,尤其学术人经常去各处开短期会,恰逢朋友家在开会的城市,偶尔借宿一两宿很常见。
借宿上所谓的“文化差异”我觉得其实是个伪命题。并不是说西方化就是变成严守个人利益的自私分子,也不是说尊重个体意愿就一定等同于摒弃亲情友情的“见 外”。所以要说《小别离》里表现的“老外的逻辑”,大概并不是排斥借宿这件事本身,而是排斥那种不尊重他人意愿的强人所难。不论是强加于人的“照顾”,还 是强加于人的“负担”,别说老外不能接受,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也受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