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新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一经发布,就引起不小的热议,还一度冲上了热搜。
>>【立即咨询】
至于原因,当然是海归留学生和国内应届生的薪资差距。
从报告来看,留学生的平均月薪已经达到了1.3w以上,高出全平台职位平均月薪46.5%。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慕了,而留学生们面对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不可否认,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海归来说,薪资优势确实不小。
但根据2020年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其中应届留学生人数猛增67.3%。导致这两年大批回国的留学人才,正在不断处于求职内卷的漩涡中。
根据调查报告:海归优先职位44.5%集中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占34.4%,两者占近8成。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相比二三线城市来说,大城市可供给海归的职位选择更多,因此相应地,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个人发展机会。
不少对留学生友好的行业,比如金融咨询、互联网大厂、快消零售等,都优先招聘海归群体。
对于这些行业来说,留学生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国际化思维、宏观视野等优势,都是企业的刚需。
但是,这两年的海归回国潮实在太汹涌了,2021年海归人数已经突破百万,而今年的人数只会更多。
企业HR接触到的海归多了,对海归求职者的筛选标准就越发内卷,孰优孰劣,HR心里跟明镜似的。
我见过不少留学生,觉得自己是海归很优秀,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很多TOP名校的人也早早就被HR筛掉了。
当身边的人都在纠结去哪一家公司,而你连简历都还沉在池子里,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和那些“offer拿到手软的大神”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实际上,求职本就是由一个个关键节点组成的。从岗位认知,简历筹备、笔试面试、到最终作出选择等等,每一步都需要进行规划。
许多留学生等到快回国了才开始惆怅“我能去哪里”,这显然就是将自己的优势打了对折。
找工作永远不是从毕业那一刻才开始的,而是要在回国以前就想好“我要去哪里”。
也别再说“我还没有准备好”,大家都是一边学习一边面试,很多时候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每个环节推进过程中的自我驱动。
许多海归在求职时感到不适应、不熟悉,但是有没有想过,身边很多同学早在入学时就已经想好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习,以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实际上,那些能够获得名企青睐的留学生们也的确拥有很多闪光的实习经历——
从国内大厂的录取数据看,和专业相关的高质量实习是获得录取的关键。比如,网易录取者中有76.4%有过实习经历;入职字节跳动的人50%有实习经历。
而在往年的就业调查报告中,有高达63.2%的海归因“缺乏相关工作经验”而被企业拒绝,这也是海归求职失败的第一大原因。
企业普遍认为,经过实习筛选的学生素质本身就高于其他学生,因此五百强企业的暑期实习筛选竞争激烈程度堪比校招,一般只有实力雄厚的学生才能经历层层选拔进入实习。
五百强企业在实习开始之前还会为实习生提供相应培训,培训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经过相对专业的培训的学生无论是综合素养还是专业能力都更为优秀,企业当然想要已经有初步历练的人才。
所以,如果你想在求职阶段打败其他竞争者,就一定要尽早规划,多参加高含 金量的实习。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