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
留学圈的鄙视链,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英美的看不上加拿大,加拿大看不上澳洲的...
没错,
留学圈鄙视链文化的第一条,也是最浅显的一条,就从
留学地域开始。
但岁月辗转,斗转星移!鄙视链文化发展这么久,在2022年确实形成了一些新的鄙视链。虽然有些毫无现实依据,但这些链条更新了,我们来吃吃瓜不过分吧
所以烤鸭君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的“留学生鄙视链”,内容纯属娱乐,大家切勿当真。
01. 留学地域鄙视链
之前,地域的鄙视链一直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但现在同国家内的留学生也开始互相看不起了。
以留学热门地区英美为例,由于学校数量和学校平均质量的不同,进化成地区之间的鄙视链:美东>美西,伦敦内>伦敦外。
甚至在同一地区,仅仅因为住房方式不同也发展了一条鄙视链:在国外买别墅的>买公寓的>自己一个人租大House的>租公寓的>住Home Stay的>合租的=住宿舍的>住寄宿家庭的。
这个鄙视链让烤鸭君无比眼红,就...有房子了不起啊!!有本事比学习啊(小声).....
02. Offer鄙视链
offer的鄙视链角度更加清奇,可以说上至学校,下至地理位置,都是被鄙视的对象。
✏ 录取角度:全额奖学金>学费减免>录取>双录取>等待列表>拒信;
✏ 项目角度:名校牛项目 > 名校水项目 > 普通学校牛项目 > 普通学校水项目;
✏ 学习成绩角度:综排高专排高 > 综排高专排低 > 综排低专排高 > 综排低专排低 > 没排名;
✏ 学校角度:排名高地理位置好 > 排名高地理位置差 > 排名低地理位置好 >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学费便宜 >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学费贵 >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学费贵中国人多;
我就只问一句,最后这条鄙视链是什么意思
03. 院校鄙视链
其实院校之间的鄙视链整体沿袭国家的大框架,但争议性很大!因为这条鄙视链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多伦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墨尔本大学.....
别争了,大部分都雅思7以上的要求,你先看看自己哪个考的上吧
而最新的鄙视链已经卷到各自学校的自习方式了,具体可表现为:用不着自习的>在图书馆自习>在教室自习>在草坪自习>在宿舍自习>在梦里自习>不自习的人>自习也没用的...
不过,院校和自习鄙视链形成的原因可能一大部分是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紧迫性。殊不知,由此滋生的就业鄙视链里面,大部分院校都没有姓名。
在HR眼中:牛津、剑桥、常春藤(以上排序不分前后)>其他一切学校。
至于免鄙视的简单操作,可能是在简历上写上“毕业于TOP 50院校xxxxx”吧
04. 学科鄙视链
不管国内国外,学科鄙视链是一直存在的,常见的学科鄙视是:商科>法学>工科>理科>社科>文科>艺术,在国外此鄙视链尤为盛行。
毕竟文科生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你一学文科的出啥国,钱多嘛,还去英”
现如今学科鄙视链已经不算什么了,因为学科中的鄙视链已经诞生,且详细程度令人咂舌。
✏ 理科:数学>物理>统计>生物>化学
✏ 工科:计算机>其他工科
✏ 商科:金融>管理>会计>MKT>其他
✏ 社科:经济学>公共管理>政治>社会学>其他
✏ 文科:哲学>新闻>历史>语言>文学
甚至由此还催生了最新的行业鄙视链,以商科为例:HF / Prop Shop / PE / VC > Mutual Fund > Investment Bank <> Consulting Firm > IT/互联网 > FMCG > Commercial Bank / Insurance > Big 4 > Others。
好啦~ 以上就是烤鸭君最近看到的鄙视链,但是其实鄙视链本身是主观的、片面的产物,所以大家看的时候笑笑就行了,没必要太当真。
大家也不用太焦虑,只要选择了自己想去的国家,想学的专业,去哪里都是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