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还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多少有些搞笑。毕竟,在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中,一切本都靠自由竞争定胜负,哪用等着政府来“落实政策”?
>>点击进入美国留学频道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这些年吵闹得火热的H-1签证问题,其实就是美国版的 “知识分子政策”。H-1签证就是非移民的工作签证,拿到即可在美国合法工作。我们这些在美国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的人,往往首先拿的就是这个签证。虽然名为非移民签证,但大部分拿到的人日后可以申请绿卡。我当年就职时,学校不仅给办工作签证,而且也私下承诺给办绿卡。这种签证,主要取决于你的就业状况。如果失业或辞职,除非找到其他雇主给你办身份,你就不能合法呆在美国。另外,这种签证的发放对象,一般都具有大学文凭,集中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属于知识性的签证。
H-1签证并非随便颁发,而是每年有一定的限额。比如,2012年,把初次颁发和续发的加起来,美国批准的H-1签证也才26万多张。往往在一月份内全年的指标就被申请光了。没有工作签证指标,雇主就雇不了外国的高技术人才。于是,许多大型高科技公司游说国会,要求大幅度提高H-1签证的指标,甚至要求给所有在美国大学拿到理工硕士的人绿卡,一劳永逸地打破这个人才瓶颈。盖茨等人一直力挺高科技移民,扎克伯格还出钱成立政治行动组织,支持相关移民法的改革。
有分析家指出,美国学生不重视理工科,或者害怕理工科,造成科技人才的短缺。想进口,美国的高技术移民政策又严重过时。比如,加拿大对知识移民的政策宽松得多,许多在美国大学里拿到学位的外国人才,看到H-1签证无望,就北上加拿大。温哥华成了这些高技术移民的聚居地。美国的一些高科技公司被签证指标卡着招不到人,万般无奈索性迁往温哥华。这伤害了美国经济竞争力。所以,外来高科技人才问题,成为国会关于移民改革辩论的一部分,俨然成了一个“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问题。
不过,这里的“知识分子”是外国人。给他们“落实政策”,难免惹得某些本土 “知识分子”不高兴。其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计算机教授NormanMatloff就是反对特别激烈的一位。他声称,以本土人才短缺为由打破签证限额引进外来人才的主张,纯属大企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的炒作。美国高科技方面人才济济,问题是这些人才薪酬甚高。大企业无法打压他们的薪金,于是希望大量引进廉价高端劳工以降低其人力成本。这些外来高科技人才,因为靠着老板办工作签证,所以任劳任怨,也不敢辞职跳槽,更无法独立创业。这就使得老板可以任意压低薪金,形同卖身奴隶。从法律上说,公司只有在本土无法招到胜任的人才时,才可以招募外国人,并支付同等的薪酬。但事实证明,这些高科技外劳,和被他们替代的本土人才在科技创造力上并无区别。
也就是说,那些公司并非是在本土找不到能人的情况下才请他们来的。雇主往往都能钻法律的空子,支付比本土科技人员明显要低的工薪。知识的生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知识的回报越稳定、越优厚,人们才越肯投入精力和金钱去学习。试想:美国人从小勤勤恳恳,好不容易掌握了高科技,但转眼间就发现自己被印度人替代,这样不稳定的前景,怎么鼓励美国人从小在理工科方面大量投入呢?签证放开难道不是等于惩罚美国本土的高科技人才吗?话说白了,他是要求美国保护自己高科技人才的薪金水平,为本土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每年颁发的H-1工作签证,大约有一半和IT业有关。接下来的,则是我们这些大学的教书匠。大量招募外来人才的高科技公司,主要是印度在美国的公司。印度裔仅占美国人口的1%,但占据50个州的两个州长职位,政治影响相当大。其中等年家庭收入9万美元(美国则为5万美元),是全美最高的族裔,这多少也反映了印度裔集中于高科技界的现实。印度裔如此惹眼,大量的高科技移民依然纷纷而至,有些本土的美国人难免争风吃醋。犹太人控制金融之说由来已久,现在印度人控制高科技的说法也在酝酿。(作者薛涌 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