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经历了从热到冷、再从冷到热的波动过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的出国留学高峰期,当时有很多人出国留学,包括很多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国外,都是很盲目的。当时国家建设急需各种人才,尤其是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刻苦学习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回到国内之后都受到了重用,“留学生”成了高技术人才的代名词。这也让出国镀金一度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一部分先去留学的留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约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完成学业就匆匆结束镀金回国,导致他们回国之后出现找工作困难的现象。其中,有不少因为父母盲目送孩子出国。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出国留学进行反思,也使出国留学的人数在前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是最近几年,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又开始增加了。人们对出国留学的态度更加理性,所选择的国家也出现了变化。不是说不提倡出国,只是我们要保持理性,要有人生规划,要有留学的投资意识,要权衡其间利弊,而少些麻木与浮躁。
没有很好地权衡其间利弊,并做很好地规划,那么出国留学未必是镀金,而是高风险的赌博。已经不止一次听有志向出国的同学说自己想‘出国镀金’。他们或是为弥补自己未能在国内上名牌大学的遗憾,或是为追求事业上的飞跃,或是为体验西方文明的精髓。
无论动机如何,都认为出国并不能让一个普通的人变成超人。而所有的申请人本就是一颗金砂,只是在准备申请,出国历练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懂得了如何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部分。‘金子总是闪光的’,但放在什么位置会闪光,什么条件下会闪光,如何展示才能他人感受到他独特的光芒,却是很多申请人并未认识到的问题。
每一个申请人都应当自问,“我拿什么说服名校录取我?”。也许你正对着不足100分的托福成绩发愁,差强人意的GPA摇头,亲戚朋友的质疑而打退堂鼓,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吧?为什么别人都想找一个不用太忙,就能拿一份过得去的薪水的工作,而你要千辛万苦跑到举目无亲的国度求学?为什么别人都在想着结婚生子,遵从孝道,重复过着父辈们的生活,而你却要忍受吃比萨,听毫无感觉的外文的生活?为什么别人都觉得在国外学的东西没有用,国内所学足以应付职场,你却要远跨重洋去学习别人的思维?每一个有勇气迈出国门的朋友都有自己独道的眼光与魄力,只是大家被温、良、恭、俭、让所包裹,忘记了自己不被赞许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徒有足够的自信便能达到出国的目的,金佛也要时时上金粉才能保持光亮。而出国镀的这层金,则因人而异。很多朋友说:出了国,混个文凭就行。文凭只能算个金帽子。
而要想镀上自己想要的金,则要在选校上下一番功夫。我们不但要出去,还要找到对的地方安营扎寨。如果是想出国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选择不太占地理优势,或是一个不太抢手的专业,却在全美乃至全球都有响当当的名声的学校,实为良策。
如果是想提升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则要注意申请的学校是否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广泛的认可,同时是否占据好的地理位置,以提供给自己广泛的就业机会。如果是想扩大自己的人脉,了解不同的文化,选择华人相对较少的学校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人群。
很多朋友,出国前并未考虑这些问题,就盲目的以排名或奖学金数量的多少来决定自己的去向,结果到了学校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再想转校,费时又费力。如果碰到不能转的学分,还得重新缴学费。如果在出国前就能了解到这些信息,做到知已知彼,岂不快哉。
(新东方前途出国 darfur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