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对于日益增大的留学生群体来说,毕业后的“去留”是一道永恒的选择题,每个留学生在出校门前都会在心中做一个权衡利弊的加减法。
对“留下一族”来说,留美无外乎集中在这么几个原因:美国的自然环境好、中美工薪阶层购买力差距大﹑国外社会制度相对完善等。对“归国一族”来说,中国发展的迅速,国内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可谓机遇与挑战同在。
中国目前为吸引留学生回国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留学生回国买车可享受免税;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建立绿色通道;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可以享受一些减免税的政策等。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跨地区派遣落户的优惠政策了。
从2005年起,留学归国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凭公认的学历以及与在京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落户北京。上海采取了相似但较宽松的户籍门槛,本科生海归也可申请上海户口。深圳也有相似的留学生落户政策。
2012年一位留美学生就在网上发表了自己办理北京户口的攻略,介绍了自己经过十大步骤,历时一年零四个月,中间见证了留学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变更和地址搬迁,最终拿到北京户口的故事,该文浏览次数高达3万多次,在留学生群体中引起了热议。
旧金山加州大学毕业的李哲说,大城市为留学生提供的职业平台更广阔,有了优惠的落户政策,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线城市就业,并且自己的同学基本都聚集在北上广三地,去这些地方也能建立社交网络,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多有助益。他同时笑称道,现在北京户口和美国绿卡一样难,非常抢手。
但对留学生来说,大城市求职并不容易,国内一家大型外企人事部的张先生说,现在海归日益平常,国内的外企、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对海归的要求往往更高,达到了硕士甚至博士级别。自己去年在招人时就由于海归硕士的简历多,本科生除了几个特别优秀的以外都没有得到面试的机会。
对于一部分家庭背景殷实的留学生来说,金钱的回报率并不是主因,回国发展的压力不大,一定程度上,即使出了国门,家庭因素依然在左右着人生的走向。
延展阅读
一、走出图书馆。大学是四年人生经验,不是高学分。在美国的大学,课外活动常常和功课一样重要。
二、在你的宿舍里开始做生意。雅虎、谷歌都会争先恐后地买你弄出来的网站。谷歌本身就可以归于大学宿舍里诞生的买卖。
三、别债务缠身。在普通的州立大学和名牌但昂贵的私立大学之间,最好选择前者。从个人前途上看,无债一身轻比花钱买个名牌要有利得多。
四、积极参加校园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学会怎么理解、帮助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和别人沟通。这在美国文化中,是所谓“领袖素质”的基础。找工作时会被别人另眼相看。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生活只有校园而已。
五、参加体育运动。调查表明,大学从事体育的人,毕业后比那些不沾体育的同学明显收入高。美国人从事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而且是培养竞争的才能和领袖素质。一个大学运动队的队长到华尔街找工作,优势不可限量。
六、别按着父母的期待生活,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前惠普女CEO说过:“千万别出卖你的灵魂!”
七、干一些你并不擅长的新事物。你对自己未必了解,这是苏格拉底给人类的教诲。所以,请给自己一个机会。
八、以自己为中心来定义成功,别以外在的东西(比如金钱)来定义成功。
九、好工作要自己去找,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
十、选修关于“幸福”的心理课程。在哈佛,这一课程是最热门的课之一。
十一、上表演课。美国社会整个就是个舞台。从教授、政治家、企业总裁,到律师、将军、记者,不会表演就很难出头。
十二、学会赞美别人。在生活中,既要当好演员,也要当好观众。很多时候我总是感觉和别人有距离,其实就是缺那简单的几句问候和一个拥抱。
十三、使用职业咨询服务机构。美国大学一个重要部门就是求职咨询机构。专业人员帮你分析自己的长短,以及就业市场,帮助你准备面试,修改申请信。
十四、被拒后应该坦然以对。要自己定义自己,不要用外在指标定义自己。
十五、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生活不止是工作,学习,它还有很多很多。
十六、要靠打工读完大学,积累工作经验。这很重要,大部分中国学生做不到,甚至认为打工没有必要,其实打过工的人才会真正珍惜生活。
十七、把你的目标列成表,因为你没有计划就不可能成功。不要整天没事干老胡思乱想,只有真正的行动才能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