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开学,新生报到。留学专家指出,最近,在各国的留学论坛上,“菜鸟帖”层出不穷,询问如何注册、选课、交友,甚至有同学干脆把宿舍地址贴了出来,寻找邻居。
兴奋、忐忑,又有点不知所措?为了帮助这些留学生“菜鸟”做好功课,顺利度过开学的“菜鸟期”,下面美国留学专说说初到国外,大学新生报到的“规矩”。
美国没有统一的招生机构,负责大学录取工作的是各所大学的录取委员会,全部录取工作由大学自己作主。
国家明星级大学中排名第14的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入学办公室委员费伦奇以其多年从事大学录取工作的经验,从6个方面介绍了大学录取新生的过程:
大学录取人员首先注重的是学生历年的学业成绩而不是一次高考的分数,尤其是注重的是成绩有无上升的趋势,并以此来判定该名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否顺利地毕业。
其次是学生所参加的各类活动,包括是否是校报的编辑、是否参与课外打工、是否到社区和医院养老院做义工等,这些被看成是该学生有没有很好的活动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心的标准。
第三,审核申请表格。各大学都有自己不同的申请表,其中详细列出了各项关于学生个人的资料,包括学业成绩、活动情况、获奖纪录等。
第四,学生论文,这可算申请大学的学生们表现自己的重头戏。
第五,推荐信的作用不可忽视。可请熟悉的老师或学生顾问写推荐信,从侧面介绍学生的情况。
第六,面谈,有的学校(主要是众多人申请的名牌大学)需要经过面谈再决定是否录取申请者。
美国:欢迎家长“送学”
电影《美国派》里面有一段大学新生入学的场景:新生家庭开着小卡车或旅行车浩浩荡荡进入校园,车上载满各种家用电器,学生纷纷拖着冰箱上楼梯、把烧烤炉支在草坪上……事实上真有这么壮观吗?
去年9月进入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的小余说,真实的情景比电影里更夸张。比起国内广受争议的家长“送学”,美国大学却非常欢迎家长护送孩子到校。
报到那几天,操场上停满了私家车。大家背着包,拖着各种电器,穿梭于操场和宿舍间,家长们则充当起了“搬运工”。
“和我住同一寝室的是个本州人,我们共用他带来的这些电器,之前也会说好每月的费用如何分摊。”小余说,入校那天,室友一家老小六口人,一大早浩浩荡荡开进校园,全家动手搬来了冰箱、微波炉、电视、电扇等一大堆生活用品,还给整个房间铺上了地毯。布置完宿舍,室友的父母还陪着孩子一起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各种讲座,了解怎么选科、各科目的就业前景等。
“看到这幅情景,完全颠覆了我对老美的印象。本来以为他们的孩子都特别叛逆独立,其实那种浓浓的之情,完全不亚于中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