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新交规的出台让刚跨过年坎的人们有了茶余饭后的话题。闯黄灯将罚6分,"史上最严交规"让有车一族扯着本子摇旗呐喊。最近,实施细则的朝令夕改,让人们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了"精分"前兆。当然,几天以来,闯黄灯现象普遍减少,但也遭到了普遍吐槽:看见黄灯跳起就立马刹车,"完全无视牛顿定律";具有"中国特色"的黄灯,再次与世界脱轨……一时间,舆论的狂欢让人不得不调侃:"黄灯很忙"!
不过现在,让我们暂时跳脱"闯黄灯"这一纠结万分的话题,来了解一下其中的焦点所在"黄灯"背后的故事。
黄灯的由来
中国留学生的灵机一动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要注意!"这是我们从小就会熟谙于心的口诀。但是你知道吗?交通信号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英国之时,其实只有红绿两色。这其中的黄灯交通灯过了六十年才出现。而它的发明者是个中国人,他的名字叫作胡汝鼎。
早年留国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胡汝鼎,在爱迪生任董事长的通用电气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一个班内学习,是爱迪生的高徒。1927年的一天,他站在美国繁华的十字路口,他看到绿灯亮了,正要向前走,却险些被一辆转弯的汽车撞倒。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思考,如何改良路口的交通设施,起到警示的作用。经他反复琢磨,发明了变速电机和红绿灯转换时中间所出现的黄色。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即以一个完整的指挥信号家族的形象遍及全世界了。
"黄灯"发明者的成功能否归结于留学生涯
美国教育的模式为何能培养出大量人才
如前文所说,胡汝鼎曾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不过他的光辉事迹可不仅在于发明了"黄灯",在他的一生中,引人瞩目的发明创造比比皆是:美国留学时期,发明了高起动力感应电动机等;1930年归国,任浙江大学教授,将异步电机改为同步电机,使中国出现了有声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又发明了干电池冷制法、区段尺度计算尺,主持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磁放大器……
我们无法定论是美国教育成就了胡汝鼎,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胡的成功,离不开他在美国这几年的深造。美国的教育,赋予了他开放的思维与创造的精神。对平等、自由、机会均等的长期不懈的追求,使美国的教育更趋于公平和机会平等的目标。而美国的学校和教授们认为,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是创造之魂。
胡汝鼎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MIT),就有着这两条教育理念——"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这些理念引领着MIT摒弃了僵化的、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法,寻求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与教授。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越来越多,MIT的教育重点也时刻在变,但"有用"始终是MIT的核心。也正是这一价值观使MIT把重心放在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领域,为社会的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是MIT的中心使命。
事实上,不仅是MIT,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得知,大多数的美国院校都将培养具备独立创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作为应有的使命,而美国如今的国际地位与社会发展,正是美国教育成功的证明。
何以教育扭转"中国特色",与世界接轨
留学专家指点美国工科专业申请秘诀
胡汝鼎在MIT攻读的是电机专业,属于工科范畴。而工科是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支持,也一直是美国留学热门专业中备受中国学生关注的专业。
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沈俊海就如何申请美国工科专业,提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建议:显示对研究工作的热诚。几乎所有录取入读工科研究生的学生都具备工科学士学位,且具备工科专业研究工作经验。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如果有工程学的工作经验,也会有一定帮助。或者能够指出大学课程中包含实验室试验,表明你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如果有其他关系不大的专业的本科生想要成功入读工科研究生,就要给出转换攻读领域令人信服的理由。
院校排名也为学子们提供了直观的参考。2013USNews美国大学关于工学院的排名中,MIT毫无疑问稳居第一,除此之外,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亚理工学院等也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