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F-1签证,订好了去美国的机票,万事俱备,只待扬帆。只是此时此刻会不会对父母和朋友有点不舍?对大洋彼岸感到些许迷茫?那么在你启程之前,请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首先要放下抵触的情绪,由被动变为主动,乐观但不盲目地看待留学生活。也许去美国留学时你父母的意愿,你只是在他们的要求下一路走到现在。但是,当一切都成为定局的时候,请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出国目的,你不是为了父母而去留学,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既然选择了留学这条路,那么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接下来的日子要学会积极的面对留学生活中可能碰到的种种。
其次要学会享受孤独。从感情上要学会忍受一切思念、孤独、学会处理和朋友、爱人、亲人的关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最开始的日子是十分难过的。国外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有相当的差异。中国人爱热闹,总爱朋友们凑在一起。但是到了外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开始没有朋友的时候,就要学会自己打发时间。否则一旦闲下来无事可做,一个人触景伤情,想一些失落和挫折的事情,更容易感到孤单。
一定要勇于面对挫折和压力。出国留学没有困难时不可能的。有些学生把出国想象的非常美好,往往忽略了生活上和学习上可能碰到的困难。出国前请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目的地城市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一想,遇到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面对压力,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发泄方式,学会自己开导自己。这可能是一种运动方式,也可能是听一段疯狂的音乐,总之因人而异,只要有效就行。
再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美国教育方式与国内不同,他们更注意逆向思维能力,团队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在美国院校大多强调的是自学,有不懂的要及时请教老师。学习上要变换思维方式去适应美国教授的授课方式,这包括学会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写出让导师满意的论文以及学会和同学、导师相处。一般来说,只会背书,考试时不够的。有自己的思想,有创意的人更适合国外的思维方式。另外语言同样是留学生要面对的问题,多听,多说,多谢,多问是突破语言障碍的关键
准备的除了孩子外,家长自身的心理准备也是重中之重。首先,留学对于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挑战,更是涉及身体、心理等承受能力的一系列考验。那么,在留学前,家长最要做的就是以自身心态稳定来影响孩子的心情,以自己的包容和行为带给孩子健康的心态准备。
其次,子女在出国后家庭出现“空巢”现象,父母往往感觉到孤独,产生心理不适。父母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子女出国留学后,家长应该学会“自立”。孩子离开身边后,中年人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这也正是事业的最好发展期,不妨把重点转入工作,或者是其他兴趣爱好上,让生活更为充实。
出国后前半年的不适应期,是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重重的差异造成的。留学前的心理准备就是做一些预防工作,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只要你有足够的自信和适应能力,可以克服寂寞与依赖的心理,学会独立自主,在异国他乡随机应变,用你的风趣幽默,直爽乐观去结交新的朋友,相信你可以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和个性的国度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书写出自己的美好篇章。
推荐阅读>>>留学生不能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加拿大留学行前三个心理准备
留学生容易产生的八种心理
低龄留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马来西亚留学心理准备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