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附属学院近年积极开拓内地生源,去年录取了50多名内地生。该校外务总监兼首席讲师李锦龙表示,学院将于7月到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举行招生讲座、面试及笔试,预计最多录取80人。
商科课程最受欢迎
李锦龙表示,港大附属学院于05年开始内地招生,最初五年每年仅录取30人左右,近几年录取人数陆续增加,报名人数的升幅更非常明显,去年约有370人报名,比前一年多100人,最受欢迎的是商科课程。他坦言,相对内地幅员之广,数百只是很小的数目,但由于学院在内地及香港的收生程序同时进行,故难以在多个国内城市做大型宣传。
入读学院的内地生须达高考三本线的最低门槛。李锦龙说,学院过去几年报名人数大幅上升,但实际收生人数的升幅相对小,原因是收紧收生标准,去年便录取较多二本线以上的学生。他说,内地学生通常要一个学期适应新生活,包括习惯英语授课及以粤语沟通,故初时学业成绩未必理想,但适应后与香港学生相差不远,“近两、三年内地生的能力与本地生已拉得很近,有去年入读商科课程的内地生每科都取得A+成绩,本地学生也未必可做到。”
来自河北的赵方圆2012年入读该校会计学系副学士课程,今年毕业,已获浸会大学会计学系及明德学院专业会计系取录。倾向选择浸大的她说,当初选择来港升学是钟情香港的教育系统,“香港用全英文教学,这两年间我的英文进步了很多,香港的教书方式亦很不同。”在内地读书时从未试过“做project”,对她来说是一大挑战,“‘做project’令我学到了与人沟通合作、找资料等技巧。”
赵方圆说,在香港最难适应的是气候,“北方气候和南方很不同,初初来到时常常感到不舒服。”另一大适应困难是不懂粤语,为克服语言障碍,她特地下载了手机 程式“粤语达人”,每逢到餐厅、便利店前,都先用程式听一次正确发音,才与店员沟通。半年后,她已可用粤语与人对答。
冀留港发展觅管理工作
管理学系二年级学生李毅婷来自厦门,现已获英国约克大学等五间海外大学取录,但她较想留港升学,会再等待本地大学的通知。虽然家人在内地居住,但她希望留港发展,计划先读硕士,再寻找有关管理的工作。
港大附属学院将于7月1日至30日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举行招生讲座、面试及笔试,2014/15年度内地生学费与本地生一样为每年5.25万元,但内地生须额外缴交2万元行政费。
相关阅读推荐:
·2014/2015香港八所高校内地招生计划
·全面解读香港大学的费用及基本信息
·香港留学:高考后申请方案
想了解香港留学最新动态,请点击香港留学频道了解详情;或者拨打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转亚洲部。
更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
新浪官方微博:@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
官方微信:新东方前途出国(微信帐号:xdfqia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