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我和 IC (帝国理工学院)的缘分说来就来。
首先,我申请IC 的第一个原因是他的强势专业——BA和我的爱好数学 “惺惺相惜”。
说实在的,我从接触到数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它谈恋爱。
在小学到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特别喜欢数学的严谨,他的每一步的推导都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我也特别喜欢解决难题时需要发散思维方式,他们带给我的满足感难以用其它事情衡量。
这更让我对理工科有一种执着,觉得自己就适合和数据打交道。于是,在申请的时候,我决定把数学作为我的 major,写进我的 PS。
当我第一次看IC商学院的时候,我就觉得他简直就是我梦想的地方:师资力量非常优秀,拥有60多名学者、10名教员和20名研究人员,并且在专业领域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无疑是非常强悍了。简直是理科生的天堂!最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还都担任大型社团,投资银行和企业的顾问,因此都累积了大量实战经验,在这里可以学习到非常实用的商业分析知识。
我喜爱IC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男女生的比例是 6:3+。我本人真 · 理科 · 女汉子一枚,总体而言自由随性,平时做事更是风风火火不拘一格,这样的校园氛围真是太吸引我了!
作为十级口是心非选手,我是不可能承认放榜前一夜的辗转反侧的。每当身边的人明里暗里提醒我要放榜的消息时,我都微微一笑恰似云淡风轻,轻轻颔首好比看破红尘,估计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里其实慌的一逼。
当杨娴媛老师发截图告诉我录取消息以后,我也只是淡定地回了个 “谢谢”。(老师???)倒是妈妈在群里面小小地激动了一下。
当然,当我意识到自己的申请季就这么突然地结束了,再也不用淦 WFU 的魔鬼文书七连杀后,并且以后在校园里可以横着走了,我还是发出了土拨鼠的尖叫。
有人说过,申请大学就好比结婚,不是看你有多爱 ta,而是看你有多适合 ta。我深以为然。
10 月 28 号, 递交了IC的申请,10月29日递交了华威大学的申请。等待了十天,华威来了消息,点进去,没有Congratulation,没有彩带。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在想自己被拒可能的原因,为了申请,能做的都做了,提交前尽可能地把材料做到完美,所以至今我也想不出被拒的原因。
就在一向淡定的我也开始焦躁时,11月5号,IC给我发来了面邀。让前段时间被打击的我看到了一丝曙光,我开始积极地准备面邀,一个星期,经济学人,经济参政报,各种网上面经......都被我尽心钻研。
万幸,我恰好是IC喜欢的学生类型。我们是合适的,IC是有眼光的。但我并不是盲目地鼓励申请者们在人生的投机中冒险,而是要永远相信自己是最优股,是千里马,你的伯乐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我的申请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听前辈们说申请季多么痛苦煎熬,但对我来说辛苦却快乐。我尽过最大的努力后便可以坦然接受各种结果,无论如何也不会后悔。
在签约后,许珂科老师和陈月阳老师就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为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规划(整理了每个专业的申请要求及材料清单),制定了合理的申请计划。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两位老师,把每一步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不至于临近申请deadline的时候很匆忙。
简历说白了就是精而简,而个人陈述则要更为详细,把每一份经历详细描述好,和简历互相match。杨娴媛老师从我的课程背景中挖出了和申请专业相关的点并加以扩充,对于每一句的用词都十分严谨。
进入申请季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招生官通过文书面试等了解一个全面的自己。每天晚上改 PS 和 Why IC 都令我感到幸福。当然有时也会改到怀疑人生,甚至想删掉重来。杨娴媛老师每次都会让我先冷静下来,帮我冷静分析。偶尔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会写日记理清思绪,或者做运动来分散注意力。就这样,PS 和 Why IC 的终稿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诞生了,仍然不完美,但我很爱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