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自己永远忘不了收到高考分数的那天。
在6月的某一天,出高考成绩的消息就已经零零散散地传出来了,傍晚时,我的同学们开始在朋友圈讨论一分一线表。我焦躁地一遍遍刷新网页,可是怎么也进不去查分的界面。直到晚上,我才终于帮我查到了结果。
我在里面小心翼翼地说:“志愿好好报吧。”尽管在内心我已经崩溃地哭过了。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填写着志愿,我被一所在重庆当地的双非院校的有名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就读于著名的“茅以升“班,即学校的实验班,一个实行每学期轮流淘汰制,拥有独立的师资,这大概也是对我的一个鞭策吧。
尽管我大一开始,我就在新东方报了托福培训,且考出90+的成绩,身边很多家长朋友建议都建议我说:“你这个专业如果能保研到上海那所知名高校同专业的研究生,真的是件非常不错的事。”
在培训班偶然认识了重庆新东方美研部的张雪老师,初次见面,她针对我的情况给我一些留学方面的规划和建议。关于出国,最初的心态是想找到一个更好的出路,但说实话,高考前我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国,即使考虑过研究生阶段出国深造,也总觉得那还很遥远。
张雪老师告诉我:无论是考研还是留学绩点都非常重要,我牢记,所以大学三年,我都保持3.8+的绩点且一直是年级第二。
所以在大二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努力提升自己的绩点,跟着校内外的导师们做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研究并发表论文。
与张雪老师沟通后,我的求学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个被不甘和挫败包围的某个假期,我开始重新寻找一种让人期待的生活。我的托福考出了90+的成绩,同时开始备考GRE。很郁闷的是那段时间因为疫情,GRE考试不停被取消,我的考试计划一直被搁浅。
大三寒假,我被告知学校只有一个保研名额。本着不想让自己再次失望,当我将自己的各项数据摆在台面上后,我欣然的发现根据我的条件,是完全可以申请到世界排名比较靠前的院校,这一次,我把留学排在了第一,当父母得知后,也十分的支持我。
我和父亲再一次找到张老师,她告知我们其实可以采取留学+考研双准备的模式。关于留学,张老师抛出的美国院校名单我和我的父亲都为之疯狂心动,委托张老师和她的团队助我留学申请就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事。
关于专业,我之前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与力学和数学的基础课程打交道。但在开始涉及如桥梁工程、基础工程、道路工程等,在与学长和老师一起交流以及在各种期刊和杂志对于我们所学习的土木行业的最新发展的叙述和探讨、浏览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当中,我逐渐意识到我偏结构方向的土木专业及行业正在驶向一个绿色的智能的未来,这也是必然的历史潮流和趋势。
例如在桥梁工程学习期间,我听到了智能机器人监测斜拉索,我看到他们的技术人员用BIM为学生介绍整个项目情况,工程进度以及很多构造细节;在上道路工程的时候,老师也会谈到智慧交通,以及万物互联的未来离我们很近,是的,最新的智能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开始改变这个行业。
关于美国土木工程与中国土木工程的区别。事实上,中国的国内课程设置更侧重工程类的实际运用,因此衍生出了一些相对特色专项分支, 比如工程造价、勘测检验、暖通工程、铁路轨道工程、排水工程、水电水利工程等,跟中国各类建造类的职业资格证有紧密关系。美国院校则发展了更多偏向研究类的方向,强调了相关专业交叉影响研究,主要体现在环境工程、水文学领域。这些都是从张老师那里得知的。
申请事宜提上日程,这段时间我不再头皮发麻,反倒极其快乐。
关于时间规划、软背景方面,张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建议。鉴于之前有出过不错的托福分数,对GRE也有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次冲击100我很有信心。这一次,疫情和美国正值总统换届的阶段比较不稳定,以及专业是否真的需要出国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都不再是阻碍我前进的理由。
不管是GRE备考还是雅思托福再战,每个考试期间,我加倍苦练,没有任何捷径,就这样默默打磨着时光。最后,我托福在105、GRE在320以上,是我想要的结果。
(疯狂刷分做了很多努力)
暑假,张老师为我推荐了新东方的一个远程科研项目,项目的方向就是交通工程-数字轨道交通和智能车站设计研究,刚好MATCH到了我想要的专业方向。参与这个项目,我学会了Python各种库的使用:Numpy, Pandas, matplotlib;以及Tensorflow、Pytorch和AnyLogic的基本使用,也让我更深刻和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领域正在飞速改变着交通行业的发展未来将会朝着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进行前进,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走上智慧交通的决心。
我申请的是交通工程专业,申请的其他流程是新东方的老师们帮我完成的。选择他们的原因很简单:在整个申请季,在不脱产的状态下走完所有申请流程,对当时的我来说压力很大。更何况美国的交通工程专业有一些是开设在土木工程下的,一部分则是单独开设,他们为我查询学校及学校的相关方向,所以寻求靠谱的新东方帮忙,不仅节约时间,也能够避免一些 DIY 可能出现的失误。
我不是马后炮,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新东方的选校老师以及他们强大的大数据库真的非常厉害,我的申请院校几乎都是综合和专业排名前30,老师们很支持我的决定并且对我有充分的信心。
我的文书贺老师也是非常高效的。当我把我的想法与她交流后,她快速高效且保质保量地,将敢于面对不完美、敢于尝试和突破自我的一面,以及我为之作出的科研、竞赛、考试,整个过程的心酸和苦辣都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像是我和自己的和解,这些故事不仅构成了一篇充实的文书,更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我。从我的各类考试出分开始,我的学校提交申请也开始。
收到 第一个offer 的那天早上,我忙着处理一堆积压的各种材料,一阵忙完后刷手机才发现我的申请群里突然多出一个pdf文件,我小心翼翼的点开它,看到 congratulations。大概是因为负重太久,连兴奋也显得谨小慎微。是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30的纽约大学和它给我的7000美金的奖学金,确认了好几遍学校和专业后,我才后知后觉地长舒一口气。
(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30的纽约大学)
是的,在高考前,我这个被羡艳的 “别人家的孩子”,然而高考的失利让不得不考虑另一种可能——出国,还是留下?是全部清零从头再战,还是接受命运等待逆风翻盘?
没日没夜的疯狂冲击后,我成功了:NYU,南加大……这些 offer 告诉我:你想要的看不到头的生活,已经在向你挥手啦。
虽然考研的结果还没出来,但是有了这个梦校录取做定心丸,我非常庆幸当初做了留学和考研一起准备的决定。不然,以今年的国内考研形势来说,我真心可能会失学。
作为一名考研和留学双规划的学生,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
拿张纸,把现阶段拥有的条件“selling points”罗列出来:如GPA、语言成绩、预算、可以准备申请的时间、可以投入的精力、人脉(哪位教授可以写推荐信,找到专业的留学与机构)。
总的来说:
国内读研的优势在于费用低,而且备考过程也比较统一,不需要繁琐的材料准备,方向明确。劣势在于考研的压力巨大,录取率低,失败成本高,入读好学校比较难,而且学制较长。而出国留学的优势是申请灵活度高,选择面大,时间短,入读全球排名靠前院校的机会大,除了收获文凭外,还有工签、开阔视野、回国落户、提高国际交流能力等。劣势在于花费比较多,学业紧。
考研和留学各有优劣,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也可以做两手准备,两份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