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出国留学有风险,但这件事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危险就在身边。”这位同学下个学期就要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进行交流了,让她最担心的是不久前发生的“章莹颖事件”。
近年,我国留学人数仍在持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54.45万人,较12年增涨36.26%。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留学生在国外失踪、遇害的事件也不断发生。当然这其中也有媒体集中、过度宣传的作用。
虽然章莹颖事件只是个案,人们在祈祷章莹颖平安无事的同时,也不可回避中国家长内心的担忧。家长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就是那个有“完美受害者的特征”的人。而与更可怕的安全事件相比,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过于欠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给坏人一个“不伤害你”的理由
中国孩子普遍缺少安全防范意识,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惹祸上身”。近些年媒体曝出的留学生被抢事件跟“炫富”行为关系密切,甚至有些孩子刚买完“豪车”就遭遇了抢劫。有专家则表示“你一定要给小偷一个不偷你的理由。”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子站在火车站,长得很高很漂亮,身旁放着一个大包。这个时候旁边来了一个陌生小伙,很有礼貌说:“我可以帮你拿行李吗?”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一般情况下能想到两种答案,第一种,女孩子说:“好啊,咱俩是不是老乡啊!一起走吧!”第二种,女孩说:“对不起,谢谢,我自己来就可以了!”
很多人会认为第二种答案比第一种好,但其实还有更好的答案。如果女孩说:“对不起,我男朋友上厕所去了,马上就回来。”有句古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种回答其实就是打消了坏人的企图,不给坏人伤害自己的任何理由。
在位置比较偏僻而且同行人少的时候最好把贵重物品,比如项链手链什么的收起来。这是不少留学生总结出来的,避免让坏人盯上自己最直接的办法是尽可能保持低调。“炫富”的行为其实是把自己暴露在“坏人”面前,是自己在吸引“危险”来到自己身边。
“现在很多安全事件更容易发生在低龄留学的孩子身上。”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研究生部总监田旺说,这样的孩子通常父母收入高,家长也溺爱。这些孩子出国后,由于环境变化,又失去家人的宠爱,往往心理落差较大,如果调整不好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落单要巧妙学会辨别“坏人”
其实在章莹颖事件中,还是存在避免悲剧发生的可能。如果当时章莹颖能与伙伴同行就会安全得多。我们要切记!在国外,绝对不能长时间让自己与异性独处。尤其对于女生,“结伴同行”、“不与陌生异性独处”绝对是国外留学的“安全铁律”。
不过,我们出行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同行伙伴,一旦“落单”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呢?一个人独行时,最危险的情况是出现了“跟踪者”。
当遇到这种“尾随者”,首先要确定尾随者是坏人还是恰好同路的陌生人,最简便的办法是:“马上走到马路对面去。”这个时候,如果尾随者是“恰好同路的陌生人”,那么他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路线继续走下去,而如果是有不良企图的人,则很有可能也会尾随过马路。这时,还可以再次使用“过马路”的办法,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可能甩掉“尾随者”。
很多有经验的学生指出,遇到危险时,安全的撤离是首先要选择的策略,如果真的遇到正面交锋的情况,也要尽最大努力快速的解决。当与“坏人”足够近时,“戳眼睛”、“扬沙子”这些很可能会比较快速让自己脱离险境。
要熟悉身边的保命信息
标有安全警示的区域一定是有危险的,要时刻保持警惕。有些中国学生容易把一些安全警示当成“摆设”。这跟我们的孩子在国内接受的安全教育不足也有关系,我们国内的安全教育多以灌输概念为主,没有做到‘具体而微’。比如,我们常说“不能相信陌生人”,但究竟什么是陌生人?这些概念并没有明确告诉孩子。
现在,我国也跟国外学校一样会时常进行安全模拟演练。但是,很多组织者根本不把安全演练当回事,而是当作一个任务、一种展示来完成。曾经就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学校参加安全模拟演练而引发的事件。当警报响起的时候,学校里所有学生都撤离了教室,唯独这名中国留学生迟迟不离开。在这位留学生看来,这些演练不过是形式,又不是真的灾难来了。后来学校给这位学生非常严厉的处罚,因为学校认为他的行为就是一种安全隐患,很可能将来会危害其他人。
我们正因为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受到很好的安全教育,所以,当危险真正来临时很多中国留学生却对身边的这些保命信息“视而不见”。我们必须重视每一次安全教育,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任何马虎和无视!
文章来源:中青网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