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揭秘Columbia AA项目(Applied Analytics)入读体验

一、项目简介
简要介绍下AA项目
Applied Analytics项目分为technical core和business core两方面核心课程,能学到各种编程建模和商业决策相关的知识。选修课也有很多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职业方向做决定。
因为我本科是商科专业,已经有了足够的商科实习经历,于是想多学一些计算机的内容,看看自己有没有当程序员的潜能,所以我选修了PYTHON、SQL、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偏tech的课程。
最后一学期会有一个capstone课程,是AA项目与不同公司合作,教授作为一个team的mentor,公司领导作为老板,学生帮公司完成一些项目。这应该是AA的最大亮点,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职场上的能力。与AA项目合作的公司也非常厉害,比如IBM等等,这个capstone课程会成为学生职场里个人简历上的亮点。
二、成长与收获
你是如何融入学校学习和当地生活的?
整体学习压力是递增的。刚开始还好,最后一学期因为课程比较高阶,会特别忙。当然也取决于自己选修课的难度,比如我后期为了NLP自然语言处理的project通宵写代码。我会在下学期上capstone课,但听上过的同学讲,这门课也会非常忙,每节课都要汇报展示自己的工作进度等等。
我本科来自美国一所小城市的文理学院,学术上教授会像高中老师一样跟着你,学校课外活动也比较少。而纽约和哥大,是很有大城市快节奏的感觉的。在哥大,主动多去跟教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教授和TA都很nice,往往能给到你超过预期的帮助。我甚至加了一个韩国教授的社交软件,教授也会主动在Linkedin上为你sponsor好评。哥大的career service对求职很有帮助,各种club也很丰富。
学习之余,如果合理利用哥大提供的平台和各种资源,是可以全面发展、度过非常充实有趣的两年的。我在哥大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因为哥大的diverse和embracing一定会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没有压力地融入Columbia family。哥大处于纽约上西区,位置和交通都很方便。周围各式各样的餐厅对于我这个“川菜胃”是很大的福利。
三、我的同学们
1.你的同学都是什么背景的呢?
就中国学生群体,陆本的同学基本都来自清北复交、央财和上财等985大学;海本的同学都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排名靠前的知名学府。本科商科专业的同学居多,也有工科专业和复合背景的同学。
大多数同学都是本科直接申研(no gap year)。也有很多来自新加坡、印度、土耳其、越南和美国local的同学,这些国家的同学相对来讲会有更丰富的工作经历,年龄也偏大。
2.你觉得你的同学对你有哪些帮助和启发?
基本上AA项目的每一节课都会有Group projects,因此会有很多机会和同学们进行思维的碰撞。哥大的同学都有非常优秀的背景,很ambitious也很上进,基本不会有free rider。这个过程可以提前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whic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future career), 也可以积累到很多在未来工作面试中能用到的素材,甚至有好几个很有价值的group projects都可以写在简历中。
项目同学的求职氛围很好,基本从第一学期大家就开始积极努力寻找满意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大家会及时分享问题和资源,有专门的CFA群、data群、金融群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下也会推动自己更高效地求职。很多先上岸的同学都会主动帮忙内推。同学们也会自发组织参加一些有含金量的商赛,并且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毕业的选择
1.你们这届就业的情况?
虽然是疫情年,但似乎大家都找到了理想的去处。投行、咨询、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居多。一般大家会选择先去大厂,薪水也相对有竞争力。
2.你现在的情况如何?未来的计划是?
我暑假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帮助美的、汾酒、华润等公司做数字化转型项目。已经拿到return offer,计划明年毕业后正式入职。
但是我也在寻找“甲方”的机会,也许在企业的IT部门等等会有更好的work life balance,这样我可以有时间继续我的个人兴趣爱好。我个人而言还是能深刻地体会到哥大品牌和AA的复合专业背景在求职过程中的帮助,简历通过率基本是99.9%。而我当初在本科投公司简历的时候,拿到笔试面试的机会就明显低一些。
3.疫情年和现在中美情况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是怎么应对的?
我认为优秀的人是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沉着做好自己应有的准备。我看到网上有很多吐槽疫情找工作困难,或者中美关系紧张所以放弃留学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考虑和理由,但如果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会比较荒唐。
关于政治环境,其实没什么好考虑的。美国对中国的不友好,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政治正确”,也不是最近才兴起的。但是这样的状态,在我们留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几乎没有体现。我们是来留学,不是到美国从政。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多数人完全知道这种表象只是政治手段,他们不会仇视我们,反而会体现出极大地包容和接纳。
关于疫情,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不会突然消失,而这样的学习生活将成为短暂的日常。下学期哥大采用的是Hybrid授课模式,可以自由选择线上或线下。但线上听课并不会降低参与感,而且线上授课会有录像回放,是比线下更有优势的地方。老师也会开通线上office hour答疑解惑,在沟通成本方面不会降低太多。
总的来说,我并没有明显感觉到疫情和中美关系对我个人在方向决策上的影响,该做什么做什么,以不变应万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你对学数据分析和商业分析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首先,数据分析和商业分析求职选择是很广的,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越来越清晰的自我职业定位,对于想深挖或者转型的同学来讲是很好的机会。其次,学数据分析和商业分析,可以拥有著名学者教授和优秀同学的人脉。名校能提供的资源真的非常重要,运用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学准备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往往在这个阶段所做的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习,不仅对申请有价值,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
在读研期间,也要有像申研一样的时间规划,抓住求职的timeline可以准备更充分更快拿到理想公司的offer。另外,最最重要的是,在美国读研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或增加求职竞争力。要知道,美国高等教育的本质还是以人为本,交给学生要不断探索真理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在不同领域做事的潜能,实现从象牙塔里的孩子到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成人的艰难蜕变。因此,如果有机会踏入美国名校,就一定不要浪费机会,努力成为一个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