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这个消息一出更是加剧了中美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信任危机,使得交大密院及其背后的中美教育合作项目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将何去何从,在读学生怎么办?以后的学生还能否继续报考?甚至关系到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没有影响?这一系列话题都值得我们关注。
国会议员约翰・穆莱纳呼吁停止资金支持和关闭联合研究所,立法层面的介入使得学院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密西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面临巨大压力,需就格雷林营地的安全问题向公众交代,以及是否取消对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如何处理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关系等问题。
在这之前的9月初,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宣布将退出其深圳合作办学机构,终止该校与中国天津大学合作的办学机构。
根据美国国会新推限制令,严禁与制裁名单高校合作的美国机构获取联邦资金。而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中国的合作方天津大学同样在美国的制裁名单内,因此虽然经多番权衡挣扎,佐治亚理工无奈抉择,宣布退出中国的合作办学项目。
正如我们但是所说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停办事件只是一个开始。
9月下旬,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指责中美合作的研究在推动了中国实现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第四代核武器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等军民两用、关键和新兴技术的进步。
在这份报告中,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TBSI)、佐治亚理工学院深圳研究院(GTSI)和四川大学-匹兹堡研究院(SCUPI)等中美合作教育机构被点名批评。
为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表示“已开始放弃对TBSI(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全部所有权”,并“正处在解除该联合法律实体的初期阶段”。也就是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也有可能就此停办了。另外,早在去年11月份,杜克大学校长文森特·普赖斯 (Vincent Price) 表示,杜克大学领导层在考虑是否在 2027 年与当地合作院校续签合同时“必须保持清醒”。
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中美高校合作项目,虽然是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且由于授予了美方大学的学位证书,美方大学在学术上有个更多话语权。但是未来如果在学术控制或是敏感问题的争执加剧,很难说未来会怎样。
因此,国内其他的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命运何去何从,都还是未知数。
目前,上海交大密院的未来还没有定论,但不管结果如何,都让打算以后出国留学的家庭敲响了警钟。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的学位,虽然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更有优势,但整个项目依然存在隐性风险。
根据网络数据截至2023年6月,国内经教育部批准举办的本科层次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495个,其中机构为204个。这其中就有不少都是同美国大学合办的,而这些项目恐怕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甚至即便不是美国的高校,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比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在2024年10月追随美国的步伐,对我国的17所高校和机构展开了制裁。给出的理由就是“全球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制裁名单也是参考瑞士、欧盟、美国和英国的制裁名单。
另外,治亚理工学院和上交密院的事件,也是中美教育合作关系的缩影,形势的变动正在影响着中美学术的交流。今年7月份,《自然》杂志发文表示,中美科研合作正在减少,且这种合作关系的减弱,将直接阻碍包括全球变暖在内的诸多关键领域的研究进展。
可以看出,学生在国内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会直接关系到以后留学的问题,甚至这些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很多人的高考志愿填报,而对于这些政策不了解的家庭,如果不能为孩子提前规避这些风险,以后孩子在升学和就业方面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中外合办校曾经是那些想要孩子接受国际教育却又不愿承担留学高成本的家庭的首xuan。
通过和世界top名校联合,学生可以在国内获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学位,学分甚至可以与国外校区互通。这种“本地化的国际教育”一度充满吸引力。
但中外合作办学并非外表看上去的“捷径”,实际上也存在不少隐性风险。
根据合作模式不同,中外合办校大致可分为三类:中外合作大学、计划内中外合作项目和计划外中外合作项目。
我们熟悉的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都属于中外合作大学。这些大学通过高考报考,录取门槛也较高、学费高,对很多家庭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另一种是计划内中外合办,通俗来讲是国内知名大学与国外大学联合设立的二级学院【参考交大密西根学院和川大匹兹堡学院】。这类项目要求通过高考统一录取,毕业时同时获得的是国内和国外学校的学位。
还有一种是计划外中外合办。这类项目以“参考高考成绩”招生,学生在国内读书,但最终只能获得合作的国外大学学位。这类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项目确实为学生提供了通往海外名校的途径,但也有一些项目缺乏监管,含金量难以保障。
从就读年限来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有2+2(国内2年,国外2年)、3+1(国内3年,国外1年)、4+0(国内4年,不出国)、4+1(国内4年,国外1年拿硕士学位)等不同的形式。
有些项目毕业时候拿的是单学位(单独中方学位或单独外方学位),有些毕业时候拿的是双学位(中方和外方大学两个学位)。
面对鱼龙混杂的中外合办项目,尤其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选择中外合办项目并不一定都是“安全牌”。对于打算以后到国外留学的同学来说,选择中外合作项目时候,外方政策的稳定性一定会成为重要的权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