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留学|香港研增口岸或「两地一检」
内地日前大幅缩短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 天居家健康监测」减半为「7+3」,随后深圳市政府放宽「健康驿站」名额,并增设「人文关怀通关」名额,近期由香港入境深圳的人数激增。
由于深圳湾口岸须即场做两次核酸检测,香港市民一次通关至少需七、八个小时,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尽管特区政府将于 14 日凌晨启用离境特别核酸检测服务网上预约系统,但对缩短通关时间作用有限。如果不设法增开新的陆路口岸,或者将口岸核酸检测「两地两检」的做法改为「两地一检」,相信深港通关之苦仍将持续。
七月以来,由于香港直飞内地航班稀少,机票已成稀缺货,深圳湾口岸成为港人往内地的主要通道。按照当前的过关检疫流程,即使能幸运抢到深圳「健康驿站」名额,除了要先在本港小区检测中心自费核酸检测,并持有 24 小时内阴性纸本报告外,还必须在抵达口岸后接受港深两地的现场两次核酸检测。近日天气酷热,每天早上有逾千人在香港口岸排队轮候做「特别核酸检测」,仅这一过程就起码耗时四小时,犹如体力和耐力的长征,不少市民叫苦连天。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周日视察深圳湾口岸时,直指检测效率太慢,对排队市民表示抱歉。他承诺本周内政府会推出深圳湾口岸核酸检测预约系统,检测承办商亦增加 24 部检测器材,检测力倍增,期望日后市民两小时内可以过关。
当局反应迅速,展现出急市民所急的姿态,但相关措施只能起纾缓作用,治标不治本。而口岸始终是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人流聚集无形中会进一步推高风险,因而当局尽快优化通关安排,实是刻不容缓。
当前,深圳湾口岸通关大费周章的瓶颈在于检测程序架床迭屋、繁复冗长,令过关时间不跌反增。立法会议员梁熙就敦促特区政府与内地商讨进行「两地一检」,希望能免却在香港进行检测安排,改为只需要在深圳口岸检测。
他认为更改做法的问题不大,因现时内地与其他城市都是采用「两地一检」的方案,呼吁政府要积极推动有关建议。
现时过关检疫措施能否拆墙松绑,免却香港一方的「特别核酸检测」,恢复「两地一检」,关键在于特区政府是否有心花费一番唇舌去说服深圳当局接纳,这当然并非易事。另有舆论认为,随着暑假临近,将有越来越多港人北上,深圳湾口岸会屡现逼爆人潮,如果深港两地当局能够取得共识,增开一个陆路口岸供港人通关往内地,将会大大缓解和分流深圳湾口岸压力。
新冠疫情变幻莫测,香港与内地短期内实现复常通关可谓不切实际,但港人北上需求殷切,包括探亲、求医、商务及跨境家庭团聚等。在此过程中,减少港人过关不便和痛苦,提供各项人道关怀和支持,应是新一届特区政府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