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伦敦学校的录取难度
今年的留学申请季已经进入尾季,学校的offer余额明显不足,有些学校甚至已经提前关停。
伦敦的学校尤其难申请,以UCL为代表的学校拒信量大幅上涨。
申请难度增加,位置更少,学校更有余地择优录取。
伦敦地区的学校整体拒信量蹭指数上涨,特别是UCL和KCL这两所学校。
UCL的申请难度大幅增加,不仅管院难申难出offer,东院、巴院以及教育学院的门槛也大幅提高。
国内的双非学生能被录取的机会明显减少,英本的低分选手也很容易遭遇困境。
KCL的录取也非常谨慎,放offer和发拒信都是少量进行。
拒信多是以竞争激烈为理由,文书问题也是被拒的原因之一。
2.申请模式的改变
进入申请季的尾声,会有几个申请模式的改变。
首先,仍然开放的学校申请难度增加,位置更少,录取更为谨慎。
其次,一些学校会提前关停,释放出空位,这是一个争取录取机会的时机。
最后,现在可以提前进入复盘环节,总结各个热门专业的录取线,重点转向还未关停的专业。
这些专业来年肯定是建议首波申请的对象。
3.UCL的录取情况
UCL今年的录取情况令人印象深刻。
拿到UCL的offer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双 或985高校的学生,英本的选手数量急剧下降。
热门专业的录取难度翻倍,海本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大。
UCL对国内的双非学生的录取标准也提高了,很多双非学生需要有较高的GPA才能被录取。
今年的UCL录取情况让人感到困惑,有些学生虽然拿到了offer,但绩点和语言条件仍然不够学校要求,甚至觉得学校只是想婉拒而给出了conditional offer。
4.KCL的录取情况
KCL的录取情况同样令人困扰。
放offer和发拒信都是非常谨慎的,数量都很少。
大量的拒信是以竞争激烈为理由拒掉的,文书问题也是被拒的原因之一。
KCL今年可能会控制录取量,因为学校本身也控制中国学生的比例。
KCL对英本的友好程度较高,但对双非或末尾2的学生则较为残忍。
申请KCL的难度很大,不确定来年是否会有所改变。
5.伦敦学校的压力
总体来说,伦敦的学校数量很多,但申请压力也很大。
一些申不到KCL或以上学校的学生转向Queen Mary的情况较多,导致该校的专业门槛也提高了。
伦敦学校的申请压力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