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2022年已成为过去。在留学路上奋斗的小伙伴们是否觉得这是满满收获的一年?你可能已经收获了心仪大学的Offer,或已经踏上征程开启求学之旅,也或者正在暗下决心,为2023年树立目标、做好准备。2022年对于来说可以用“回暖”两个字概括。
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下,都有哪些利好信息、政策在这一年发生。
20
22
2022summary
“
2022
国家卫健委:
取消入境后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财联社12月26日电,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其中提到,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可来华,无需向驻外使馆申领健康码。取消入境后员核酸和集中隔离。
这条新闻可以算是年底为重磅的一条了,随着国内疫情管控的放开,留学党们出行的心理负担少了。三年了,海外华人和学子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
2022
中澳建交50周年之际,澳外长访华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于12月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访问。此次访问,被视为是两国外交关系向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
“
2022
赴澳留学人数回涨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之后澳大利亚边境逐步开放,留学生得以赴澳开学,中国学生申请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也迎来大幅回涨。从澳大利亚官方签证数据看,今年1-9月中国学生签证总数同比增长53%,其中新签总数同比增长109%。
“
2022
澳洲八大推出新国际生支持政策
澳洲大学为了支持学子赴澳求学,相继推出奖学金政策。如,蒙纳士大学发布了2023年助学金的新更新,助学金金额高达8000澳元,折合近四个W的人民币。并且这个奖学金大限度地覆盖了蒙纳士大学的课程,申请本科和授课型硕士都有资格申请呢。
澳洲大学在留学生返校人数增加之际继续提供方位的校园服务,包括就业支持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安保卫服务和机场接送机服务等。
“
2022
澳洲485签证政策调整
l对于485签证持有者:如签证到期日在2020年2月1日后且受旅行管制影响滞留在澳洲境外,均可再次申请到与原签证相同长度的485签证
l授课型硕士毕业生将被给予3年的485签证(与研究型硕士毕业生同等对待),对于VET课程的毕业生将被给予2年的485签证
l在澳洲境外的网课学习将被认可,计算在部的澳洲学习时间内
这一签证政策调整将有利于留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海外就业时间,更多的英语语言沉溺机会,有更多时间发现自己的专长并开启职业生涯第一步。
近,我在追一档素人恋爱真人秀。真人秀这个概念的重点,不是“真人”,而是“秀”,既然设定是被观看,那就不能指望它有多真。可是说来惭愧,我看得十分入迷。“心动”这种东西,实在太美。“老阿姨”聊发少女心,实在是因为越年长,愈发感到心动的可贵。考虑进各种社会因素之后,纯粹的心动常常只能躲得远远的了。可是,人心又无比诚实。真人秀节目到了第二期,男男女女才被允许公开自己的职业和年龄。答案揭晓之后,弥漫在空气里的暧昧信号明显发生了微妙变化。这是个游戏,到了现实世界,情况还要更复杂一些,尤其是到了结婚这个阶段的时候,仿佛一切都没有办法太纯粹了。年龄职业这些,在所有一切世俗考量里,也不过只算初阶的了。不信,你随便去哪个相亲角看一眼,就能知道婚姻里有多少“算计”。当然了,这些算计,多数是父母辈帮着算的。不管你多不认同这样的做法,都得承认,父母们不过是想以他们的人生经验,让孩子们“少吃亏”。不幸的是,在年轻人普遍不想结婚生子的大环境下,父母们的努力显得艰难又无奈。民政部门的新数据是,去年国结婚登记对数下降7%,这已经是连续第4年下降了。好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在往后推,江苏省更是推到了34.2岁。原本,“不爱结婚”只不过是身处大城市的青年男女间的戏谑,或是一种小范围观察得出的感性层面的结论,现在竟然有了统计结果的支撑,虽然不意外,但还是很叫人感叹。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怎么就不爱结婚了呢?很多人谈到这个话题,总要念叨日本的“食草男”,或者“低欲望社会”啥的。这么说来还真有点悲观,可这毕竟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现实经验是,年轻人并没有呈现出大面积的颓丧,该认真生活还是认真生活,也非常渴望爱,只是不那么想结婚、不那么想生孩子而已。我们不妨先从父母一辈的角度去审视婚姻。看相亲角的那些诉求,要有房子、有车子、学历匹配、年龄合适,你不能一棍子把它们打到那个叫作“势利”的墙角里去。至少在父母眼里,这些构成了和谐婚姻的前提:有房子、车子,这是生活的物质基础;年龄、学历般配,那是双方拥有共同语言的条件。再看父母们对孩子的期待:30岁之前无论如何要结婚,结了婚一两年怎么也该生孩子了,好隔两三年再来个二孩。这才是圆满的人生。上一辈对“圆满”的定义,始终被一种诉求牵引,那就是稳定。房子、车子、孩子,升级打怪一般,为的都是踏实过日子。这种价值观在上一辈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不仅体现在婚姻这件事上。看待职业,他们也是稳定至上的。就前几天,我爸妈还对蓬勃兴起的互联网企业表示了不屑,“这些公司不会长久的”,在他们眼中,“不稳定”的工作,绝对不是好工作。对于上一辈人来说,不论是一场“踏踏实实的婚姻”,还是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都在为稳定的生活提供庇护。换句话说,有了稳定的关系,便有了好的生活。既然路径这么清晰,那还等个啥,观望个啥呢?然而现实是,年轻人想的完不是一回事。不是说年轻人就喜欢折腾、不要稳定,而是一切以稳定为先,都市男女很难做到。城市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各种可能性,如果不是追求这个,干吗还拼命留在城市呢?再则,追求各种“关系”之余,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自我。你得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才可能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对吧?如果只是盲目地投身“关系”,哪怕每一种选择都符合世俗的完美标准,终也不会有好结果。不结婚、或者不着急结婚的年轻人,未必是因为排斥婚姻,更不是因为不相信爱情,只是因为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婚姻关系本身能提供的,终究只是一种形式层面的稳定庇护。但真正“稳稳的幸福”,不是靠制度形式倒逼出来的,它的基础,是个人清醒的自我认知。而认识自己,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呢?所以还是等一等,等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到那时候,才收得到笃定的“心动的信号”。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把他人劳动成果拿来复制卖出,极大地侵害了着作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子弟们,就跟现在的这群娘炮一模一样,擦胭抹粉,搔首弄姿,服丹磕药,天天穿着女人的衣服比谁更美更白更像女人,后被各路南下的少数民族暴捶,汉人更是被称作‘两脚羊’被做成人肉军粮。”——“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很难想象中国的未来是这么一帮娘炮和他们背后成千上万的脑残。如果一个民族的青少年都追崇这么些个娘炮玩意,少年娘则中国娘,少年残则中国残了,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未来吗?”……近,一篇《把这些娘炮们当成四害除了吧》的文章从“一帮娘炮玩意儿拍拳击题材的电视剧”谈起,炮轰近年流行的“伪娘娘炮文化”到了“恶心变态”的地步,引发很大反响,读来深有同感,也让人再次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那篇《夏令营中的较量》。笔者看到此文之前,刚下载看完电视剧《绝密543》,剧中一群刚从抗美援朝战场走来的战士,带着满身硝烟味,又重新捧读起书本,学习高科技,连连打下美国U-2高空侦察机。特别是剧中的二营营长肖占武,很有《亮剑》中李云龙的血性。这样的电视剧,励志感人,完可以作为大中小学的思品课教材,也适合任何一支团队拓展训练。然而不知何时起,这样的英雄似乎渐渐淡出了我们的审美区间。许多中年女性如今也嫌弃自己的丈夫这一代人不如下一代细腻温存。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大丈夫当开疆辟土封万户侯”“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的价值观之所以沦落,说到底还是承平日久的缘故。有“像在鬼门关走了一趟”经历的乘客,自然会46岁的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了。美感取向无疑也会发展,但男人骨子里的荷尔蒙终不可丢。正如这篇网文所言,如果整个社会都去追捧“柔弱美”,男孩子不光外表变得“安能辨我是雄雌”,就连脾气性格也越来越女性化,小肚鸡肠,爱发脾气,面膜做得比女生还勤,香水3米外都能闻到,承受不起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终演变成心胸狭窄的“瓷男”,压力一大就碎,还谈什么向上向善向前?笔者有一次在开封“清明上河园”看四五名青年男女表演唐代打马球,几匹马从我眼前跑过,仿佛地面都在颤抖。不禁想到,如果自己当年也在岳家军中,面对金兀术动辄几十万的骑兵,还敢以“钩镰枪”从容设伏静待“拐子马”“铁浮屠”吗?另有一回,笔者在一处景点骑马,马突然跑动起来,我顿时脸吓得煞白,其实缰绳还牵在赶马人手里,他只是稍稍让马小跑几步让我找找感觉而已。电视上看到新疆哈萨克族七八岁少年站在马背上驰骋,更是让我惊为天人。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先遣团(769团)团长陈锡联奇袭阳明堡机场前,师长刘伯承问他多大了,他说22岁了,刘伯承说:“不小啦,霍去病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封侯拜相了!”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让青少年重拾阳刚之气的途径很多,至少,从小学开始就普及孩子们骑马、游泳、武术等充满阳刚气的技能,不算是奢望吧。《活着》这本书,余华写得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静,应对书中老人的一生经历,心里并没有波涛翻滚,这是那个社会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老人叫福贵,从富家少爷到下层百姓,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将这个把灵魂都置于嫖赌中的少爷劈醒,才开始珍惜身边的亲人,打算重新开始。命运似乎因为福贵犯的错而要刻意惩罚他,破产后接连着丧父,为母抓药是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已亡故,女儿凤霞也因一次生病成为聋哑人。之后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了人民公社。妻子在这期间得了软骨病,并且日渐严重。福贵一家祸不单行,儿子有庆死于采血事故,为救县长夫人被一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又是一年高校开学季,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新生行李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和41年前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携带的脸盆、被褥、干粮、纸笔相比,如今大学新生的装备称得上豪华且智能。来不及抄的笔记可以用手机拍下来,记不清的知识点可以上网查找,还可以登录校园“云课堂”等在线平台拓展学习……装备智能了,学习方式自然也更加智能。然而,这些智能装备也考验着大学生们的自制力——上课用手机聊天,下课沉迷游戏,写作业时直接把网上的资料复制粘贴……这成为一些人学习生活的写照。当然,这并不能怪罪到智能装备上。装备本身谈不上“正”与“邪”,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善用这些智能工具。用手机给板书拍照,用U盘拷贝电子课件,用网络查找作业难题,本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事,但如果把知识储存在手机、电脑里不加以消化,却把时间都花在社交网络和电子游戏上,则是步入歧途。培养自制力,首先要勇于跳出“舒适圈”。着名作家马克•吐温谈起自制时曾说:“养成自制习惯的黄金定律就是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不愿意做但必须要做的事情。”智能产品容易让人形成依赖,助长人的懒惰习惯。其实,在学习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少用一些智能设备照样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并且能够起到培养动手能力的作用,何不尝试一下呢?当然,对于拥有无限活力的年轻人来说,自制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坚持与培养。其实,不妨从设立一个目标开始,并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可执行的小步骤,在践行这些小步骤的过程中持续自控,如此长期坚持,或可收水滴石穿之效。据说,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但有位大科学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我尊敬这种人,但我却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许多孔。这种评价,其实强调了在困难面前再坚持一下的理念,非常值得深思。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的确,就拿字典编纂来说,陆谷孙教授为完成一部《英汉大词典》,花费了近20年工夫,等到下卷出版时已是年过半百;世界享有盛名的《牛津英语词典》定期更新,有编辑甚至用了一年时间来修订“go”这一常用单词的含义。“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颠扑不破的硬道理。由此而言,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哀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恰恰需要持之以恒地“朝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有的人缺乏闯劲,拈轻怕重,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坠入自怨自艾的陷阱。王安石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却也是离成功近的地方。事实上,成功大多长着一副“困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砥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换言之,经常“朝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钻“厚的地方”还是“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譬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因“没有后方”而困难重重。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在困难的地方站住脚、生下根的那股劲。面向未来,铭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我们拥有的将是无穷的力量。(陈大昊)岁月从我身边滑过,转眼间我已走过十二个春夏秋冬,就像坐在火车里看风景一样,转瞬即逝。一天,我心血来潮,让妈妈带我去宠物店买小狗。我一眼就看上了那只身体胖嘟嘟,毛白的没有一点瑕疵,尤其是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着就令人喜欢。我决定以后一定好好待它,可我却没有保护好它,让它受了伤。它像是一条训练有素的警犬,那么乖那么听话,晚上睡觉的时候从来都不叫唤,那天,我带它去散步,我在和同学打
新东方前途出国免费咨询电话:400-0731-822,前途出国全国42家分公司,4家海外公司(加拿大、日本、澳洲、英国),出国前期申请到出国后接机,突发状况等,都可提供持续性服务。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如果您对留学有疑问或者想咨询有关留学的任何问题,可以与顾问老师一对一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