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学因 2022 年竟有 300 名学生拒绝入学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这份广受关注的新生录取数据报告究竟藏着哪些名校秘密?哈佛青睐的是哪类学生?相信很多家长和同学都非常关心。
OK,今天小编就为你揭开神秘的面纱!
申请人数,涨!录取率,跌!
这个数据已经没啥悬念了吧!和今年的申请大盘趋势保持一致。
2022 年一共有 61,220 人申请了哈佛大学,相比于去年的 57435 人,增长了 7%。其中,早申人数为 9406 人,录取 740 人,录取率为 7.9%;常规申请人数为 51814 人,录取 1214 人,录取率 2.3%;waitlist 转正人数暂未公布。显然,申请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早申递交展现出绝对的优势。
虽然录取人数一涨再涨,但是录取率却降低了。
2022 年最终的录取人数为 1954 人,录取率仅为 3.13%,相比于去年的录取率为 3.43%,也就是说今年的 3.13%将成为哈佛史上最低的录取率。近几年哈佛大学录取人数基本维持在 1900 人左右,今年录取率降低主要是因为申请人激增导致的。
83%的学生确定入读
2022 年录取的学生中,仅有 83%学生确定能够秋季入学。也就是说,有 17%的“勇士”,拒绝了哈佛递来的橄榄枝,不知道拒绝哈佛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反正小编没有感受过图片。
而在 2021 年哈佛大学入学率为 85%,目前已经是哈佛史上入学率最 高的记录。
入学人群特征,社科最 受欢迎
首先,一个令人惊喜的数据,国际生比例今年涨了!录取的国际生比例达到 12.6%,和去年相比提高了不少。在国际生源地区来看,亚裔学生仍然成为主力军,占比达到了 27.6%,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变化很可能是早前美国亚裔抗议哈佛录取不公平带来的成果。
而非裔学生占 14.4%,拉丁裔学生占 11.9%,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其次,女生们要感到自豪!今年哈佛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女生占 55%,创下了历史新高。
要知道一开始哈佛是拒绝招收女生的,直到 1879 年,才成立了专门招收女生的“哈佛附属学校”。如今超过一半的本科新生是女性,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女性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到教育最 高殿堂。
2022 年新生专业选择方面,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占新生的 30.2%;
生物科学的学生占 19.1%;
人文学科占 15.7%;
工程类专业占 7.9%;
计算机科学专业占 7.3%;
物理科学占 5.8%;
数学占 6.6%;
还有 7.6%的学生未决定未来专业方向。
入读哈佛的标化平均水平
今年是哈佛大学实行标化可选政策的第二年,学校明确表示无论是否提交标化都不会影响对申请人的录取结果,因此今年还没有正式公布学生标化成绩。
虽然官方表示标化没那么重要,但是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你就知道能够录取的学生标化成绩就没有低的!
2021 年录取的学生平均 SAT:1494 分
2021 年录取的学生平均 ACT:34 分
非运动员的平均 SAT:1501 分
标化成绩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学生的强项,因此,我们还是建议同学们尽早规划,备考。尤其是想要冲 刺 top 名校的同学们,高分及高 GPA 能够充分展现你的学术实力,在申请中应该成为标配,而非加分项!
近日,#银行行长为女儿学业被骗 3.5 亿#话题冲上热搜,为了能让女儿上个好大学,自 2015 年起,山东某银行行长李某先后被骗 26 次,受骗金额高达 3.5 亿元人民币,这不得不令人感叹,父母在孩子上学方面真是操碎了心,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然而这类情景并不少见。2019 年,美国就曝光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学录取造假舞弊。涉案父母们通过中介对高校内部人员进行高额行贿,帮孩子篡改入学考试成绩、在体育专长上履历作假,以便能让孩子进入到耶鲁、斯坦福、南加州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同一年,英国高校也同样曝出入学材料作假情况,有将近 5 千人涉嫌申请入学时抄袭他人个人陈述。
海内外高校舞弊事件频频爆出,不少家庭都在追逐名校的道路上“折了腰”。父母想让孩子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对孩子真正有所帮助?或许下面的内容可以给你带来一些答案。
自驱力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助力
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在教育方面最渴望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孩子能上一个优质的学校,与优秀的同学为伍,未来能从事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过上无忧的生活。因此,他们在教育方面对子女的管理十分严格,希望他们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如果孩子能力实在不行,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披荆斩棘”,扫荡出一条平坦的求学之路。
诚然,这种想法并没有对错之分,但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外力驱动真的是孩子们自己想要的吗?
根据 2021 年哈佛新生调查显示,83.9%的学生表示促进自我提升的压力大多来源于自我期待。也就是说,这些新生拥有很强的自驱力,他们普遍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理想或志向而自我约束,自我推进。
近几年在社交平台上爆火的“哈佛学霸日常”就生动展现了哈佛学子在自我时间管理和执行力方面的强大能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能让这些学霸如此倾尽全力,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学习的、所追求的正是自身兴趣或未来志向所在,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发自内心的推动自己不断前行。
外力干预只能显效一时,自我推动才能让孩子受用终生。家长可以凭借“钞”能力让孩子“快速”达成整个家庭的“既定目标”,但问题是,这个为孩子设定的人生巅 峰体验太短、太近,会让孩子早早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人生使命,从而失去了持续奋斗的内在动力,激情与内心的渴望也就此枯竭。
因此,与其在旁门左道或者外力驱动上下功夫,不如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注重挖掘孩子的性格、兴趣、优势,帮助他们发现个人潜力,让自我驱动力成为人生奋斗的源动力。
迈进“前门”方有收获
在那场美国大学录取造假舞弊中,核心涉案人物辛格在接受调查时曾表示,“进入名校有三扇门,一是‘前门’,你自己走进去;二是‘后门’,借助外力推进去,但得花十倍的价钱;而我创建了一扇‘侧门’。”
众所周知,海外很多高校普遍采用宽进严出的教学模式,即便通过“后门”、“偏门”进入到名校之列,后续的学习压力也不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子能够承受得住的。
尤其是近两年,世界知名高校竞争日益加剧,能凭借优秀的成绩、过硬的个人素质征服录取委员会获得录取的学生,除了天资聪颖的“天之骄子”,更多的是那些勤学苦读,依靠强大的自驱力和坚毅品质,最终获得理想 offer 的普通学生。
米歇尔·奥巴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她生于贫民区,就读公立中学,身为一个黑人孩子,常常受到周围人歧视和鄙视。然而她自尊自强,连续 4 年被评为最优等学生,最终获得普林斯顿和哈佛大学的双料加持。
前不久从大凉山逆袭至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全奖博士陈时鑫,同样也是依靠着想要走出大山的信念,一路奋斗,一路拼搏,最终得以走出群山,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而这从山坳里摸索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早已融入他的骨血,成为未来劈波斩浪的有益助力。
“前门”难走,但走得踏实,走得坦然。凭自身实力走“前门”,即便未能进入到“哈耶普斯”之类的世界知名高校,也终能寻找到适合自己、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高校,走出一条更符合自己成长规律的路径。
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名校都是稀缺资源,在家长们不惜以身犯险,以坐牢为代价也要送孩子进名校时,不妨想想,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名校荣光,还是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成长之路。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抛弃功利上对名校的执着,归真返璞,尽心引导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和自我奋斗的意识,这才是为他们争取美好未来的正道。
随着部分大学附加文书题目的公布,新生数据的公开,都预示着新的申请季的来临。2022 年 8 月 1 日美国大学申请 Common App 系统将公布 2023 申请季的申请政策,距离不足一个月,准备申请美国大学的小伙伴一定要规划好申请时间线,申请工作都需要紧锣密鼓地展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