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大研究生新生因为不当言论,2022 年的入学资格被取消了。据了解,是因为该学生在新生群里发表了涉恐言论,正巧被学校的人看到了...
当下不少同学已经陆陆续续收到梦校 offer 了,辛辛苦苦的熬夜刷题,一边实习一边忙着论文,还要兼顾着文书,终于迎来 offer 录取无疑是最开心的时候了。
但是,拿到 offer 后也千万别掉以轻心哦,曾经就发生过不少名校撤回学生 offer 的事情,甚至入学后也有可能遭遇劝退,遣返。
据美国的全国高校招生咨询协会(NACAC)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 21%的大学会撤销个别学生的 offer。那么学校突然撤回学生 offer 是为什么?留学生又该如何避免这种被拒发生呢?
社交言论不当被撤回 offer
哈佛、康奈尔大学 UCLA 等名校就曾撤回了多名学生的 offer。
众所周知像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TOP名校,竞争极大,录取率极低,能拿到哈佛大学的录取实属不易。哈佛大学也明确的再其本科招生网站上写着:请注意接受哈佛的 offer 表明你同意遵守哈佛的录取条件。出现以下情况时,哈佛保留撤销 offer 的权利…
2019 年,刚进入哈佛就读的大一新生 Kyle Kashuv 由于在聊天中出现多次侮辱性词汇“Ni*ger”,在聊天记录被自己的高中同学曝光后,被哈佛大学开除。
其实早在 17 年,哈佛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就曾爆出消息,称至少 10 名新生被取消录取资格,因为这些学生在 Facebook 私人聊天小组中,交换不恰当照片,并发表涉及攻击、屠杀、少数族群和儿童死亡内容的文字。
再有,2020 年杜伦大学的一名新生在社群中公然讨论“泡妹比赛”,在对这名学生令人“极其厌恶”的言论进行调查后,杜伦大学收回了录取的 offer。
2020 年 3 月,UCLA 学生 Matthew Richard 在 Twitter 上呼吁调查并开除本科生 Christian Secor。因为 Secor 曾在社交媒体帐户发布了非常多有争议的内容。
学生们的愤怒随之而来,超过 30,000 人点赞了一个学生在 Twitter 上发的帖子:“你希望 UCLA 开除这个充满仇恨心理,希望非法移民感染病毒死亡的学生吗?”当时 UCLA 校方并没有做出直接回应,但过了一年,因为涉嫌参与国会山暴动,Secor 在家中直接被捕。
到了 2021 年,因社交媒体不当言论被取消录取早已不是“新鲜事”,很多同学也已经不以为然,觉得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去年警察暴行导致非裔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杀这件事,就像蝴蝶的翅膀,煽动起了一场全美国范围内反对种族歧视的地震。
当时包括康奈尔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南卫理公会大学、马凯特大学、康涅狄格大学、里士满大学在内多所高校的学生因学生在社交媒体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被直接取消入学资格。
言论自由不等于百无禁忌。留学生们无论申请前,还是录取后,都要为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负责。
英国的大学,这些歧视性的言论同样是学校的红线!碰不得!一旦被发现,取消 offer,开除,驱逐,遣返!
曾经华威大学的 11 个男生在私聊群里,发了不计其数的歧视性言论。其中包括对女性的歧视、对种族的歧视。可谓是把西方的政治正确破了个遍。
这样的言论爆出来之后,华威大学立即采取了措施!
11 人中,1 名学生被永久驱逐,两名学生开除,10 年不得踏入校园;还有 5 名学生受到停学、罚款的处罚。仅有 3 人因为没有发表言论而免受处罚。
36%的招生官会查看申请人网络信息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在国外大学,他们对抄袭,色情、暴力,歧视内容都是零容忍的!
由于社交媒体在留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越来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通常代表一个人对外展示和塑造的形象。因此,学生发布在网络上的言论和信息,可以被大学视作品行和学术诚信等相关问题的行为证据。
申请者的在校成绩、SAT 成绩、课外活动等表现固然是招生委员的首要参照,但是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也可能会成为左右录取决定的关键。
根据知名升学服务公司卡普兰(Kaplan Test Prep)2020 年 1 月发布的调查显示,36%的大学招生官会查看申请者的社交媒体(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和 Youtube 等)。
如果一个有潜力学生在网上张贴任何不妥的内容,与学校所推崇的价值不同,那么代表他可能不够了解这个学校,校方也会认为他不是最适合的人选。如果学生的品行受到质疑,大多数学校都有权力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撤销“当事人”的录取 offer。
所以,不管是墙内的微 博、微 信、知 乎账号,还是墙外的 Facebook、Twitter、Snapchat,各位准留学生请务必管理好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谨言慎行,包括表情包。
无论在申请期间还是拿到 offer 后等待入学期间,最好不要在任何社会媒体上发布以下言论:
1.未来目标院校清单里学校的负面言论;
2.过多地发布派对、聚会的照片,这会影响招生官对你的观感;
3.任何敏感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种族、两性、LGBT、宗教、政治、儿童、枪支等等;
4.自觉远离网络暴力,尽可能避免在网上和他人争吵,不留话柄。
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大学,同样,大学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我们。招生官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和资料,完全可能会改变他们对申请人的观感,进一步影响到录取结果。
正如卡普兰研究主任 Sam Pritchard 所言,“不论好还是坏,申请人的社交媒体内容仍然是招生过程中的未知数,甚至可能成为能否被梦校录取的转折点。”
还有下面的这些事情一旦触犯,也很容易被取消 offer 甚至是遣返的事件,留学生们可千万要注意了!
申请信息造假
众所周知海外大学非常注重诚信,对学术造假深恶痛绝,学校申请界面上往往会注明申请者需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材料。
如果学校发现申请者在提交的申请材料中有任何造假行为,如标化成绩代考、伪造文书,均会立即撤销已经发放的 offer,并会将该申请者拉入该学校的黑名单,甚至可能影响入境或申请其他学校。
在 2021 年的 3 月 8 日,美国司法部网站发布一则新闻,介绍一份起诉书内容,被起诉人的罪名是:为学生提供伪造成绩单,代写 文书,托福 SAT 替考,签证欺诈等服务。通过大学“保录取”服务,让这些作弊的学生被哥大、纽大、南加大名校录取。
据报道,检察官对这家公司向外国学生提供大学“保录”服务的“教育咨询”公司进行了起诉。这家公司帮申请者获得 F1 签证,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他们帮申请者伪造成绩单,并雇人假冒学生参加托福 SAT 考试,以及代写申请论文。
起诉书中提到 19 名学生购买了他们的服务,最终这 19 名学生申请到了波士顿学院(BC)、波士顿大学(BU)、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纽约大学(NYU)、奥兰治海岸学院(OC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南加州大学(USC)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和河滨分校(UCR)等美国大学的录取。
波士顿学院的一位发言人说: “学院在一年多以前收到了 ICE 的传票,但没有得知任何关于招生欺诈的指控,校方已经撤回了提交虚假信息的学生的录取。
材料清单出现问题
在申请过程中,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材料不够完整,申请就一定会失败。
但每年都有同学明明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交了材料清单,最终没有拿到 offer 的原因却是:没有及时查看学校邮件按照要求补充材料。(部分同学可能会存在申请材料不足被学校要求补充的)
而外国大学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在入学之前两者最主要的交流工具就是邮箱,一切关键信息和要求都可能会以邮件形式发到大家邮箱。所以学生收到 offer 后一定要继续查看邮箱,以免错过了大学发送的邮件,导致没有及时的补充材料或完成其他入学相应要求。
大四成绩不过关
很多同学在申请学校时,历经千辛万苦把自己的有条件 offer 换成了无条件 offer,觉得自己稳了,就开始放飞自我,不好好学习。然而,如果你最后一学期成绩低于了录取院校的要求,offer 很有可能是会被撤销的!
比如院校对 GPA 的要求是 3.8,但你的 GPA 最后一学年掉到了 3.6,那么 offer 就很有可能被取消。比如 2017 年时,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就取消了 500 多份秋季入学的 offer,其中 294 份跟成绩单有关,还有 209 份和学生成绩有关。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保持 GPA。即使 offer 在手,也应继续认真学习,毕竟这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