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很多大学本科在去年的本科申请中取消了文书要求,今年大部分又恢复了,可见文书的重要发生 。
设想一下:现在的你正处于高三的申请季,你却忽然发现能做的其实并不多——成绩单、课外活动和推荐信都没有增色的余地,唯一可供你发挥的便是申请文书,然而这才真正令许多学生头痛不已。留学申请的文书往往是开放式命题,那么问题来了,选择什么主题呢?这或许是“选择恐惧症们”面对的第一个难关。而对于那些有许多故事可写的申请者来说,如何写出一个既能真实展现实力,又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优秀文书”是另外一大难关。文书是招生官们首先阅读的材料之一,但不是第一阅读的材料,在那之前他们会简单了解申请者的毕业院校,以及他们所参加的课程和活动。需要明确的是,招生官并不会默认申请者的文书很糟糕或试图给他们“挑刺”——有些学生总会为此焦虑,认为自己的文书一定会遭到苛刻的评判,但实际上招生官都很享受阅读文书的过程。这些文书并不会被“打分”,甚至不会用来衡量申请者的写作水平。文书并不应该被看作是向老师提交的作业,而是一个给招生官留下第一印象的机会,优秀的申请者可以不是优秀的作家。招生官只是希望通过文书来了解申请者,因为他们不可能每年都亲自面见三万多名申请者。然而,有许多被录取的申请者写的文书十分平淡,但平淡的文书并不会削弱申请优势,招生官也不会把最多的时间花在阅读文书上。当然,有时会有几位申请者的文书实在亮眼,使其它一切材料都不那么重要了,但大多数学生的亮点都不在文书上。
文书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定程度上建立申请者的形象,还在于可以将各种申请材料联系在一起,进而体现申请者统一的个人形象。出色的文书能让招生官无论是阅读成绩单还是推荐信时脑海里所想的都是同一个人,有着同样的爱好、个性等等。关于文书另一个最常见的疑惑就是“我该写什么”。首先,不会有任何选题能够直接成为申请者的“耶鲁通行证”。每年都会有几篇十分亮眼的文书,但这些文书并没有选题上的共同点,它们都表现着申请者思考的深度,同时也能够帮助招生官了解申请者,仅此而已。
三条给申请者们的文书 写作建议
当没有“正确答案”或“标准范文”时,给申请者们提供了三条建议,但其实这三条建议本质上都围绕着一个方针——真实。
叙述某件事情时,不应该像写简历那样盘点自己的成就,或是像记流水账一样写下发生了什么。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写出故事,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了解申请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值得反复强调的是:文书的意义在于让招生官了解申请者。因此,写文书时无论如何选题,做了怎样的语言处理,都应该确保文书是在描述申请者自己。招生官在阅读文书时,脑海里设想的是与这位申请者沟通时的真实场面,因此文书中所用的语气应该和本人的个性相符合。如果申请者平时比较活泼开朗,那么在文书中不应该使用过于严肃正式的语气,反之亦然。文书本身篇幅并不长——不同的题目往往有着不同的字数限制:最短的题目只给学生35词的空间进行叙述,较长的题目也不过650词。文书不是展示词汇量或写作功底的地方,申请者只需保持真实。有些学生使用那些复杂的词汇或句子,往往把文书写得与自己不对应,这样招生官在阅读时也无法了解他们真实的性格或思想。
更多详情